科研产出
基于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的树莓品种的综合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利用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优势互补的特点,对18个树莓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不同类群内优势种源,结果表明:在TOPSIS综合评价中,排在前9位的优势品种都分布在第I类群和第IV类群中。在第I类群中有Fengmanhong、Boysen、No-thorn black raspberr,在TOPSIS综合评价中分别居第2、第8、第1位;在第IV类群中有Chilcotin、Willamette、Reville、Tulameen、Vera、Kredo,在TOPSIS综合评价中分别居第5、3、6、4、9、7位。由聚类分析可知,第I类群和第IV类群的亲缘关系最远,如果用第I类群中的优势种源与第IV类群中的优势种源进行杂交组合设计,更容易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选出优势的杂交后代。


李新品种绥江半边红李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绥江半边红李是从云南省绥江县地方李品种半边红李中选出的李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30.7 g,最大单果重71.5 g;果实向阳面着暗红色晕;果皮薄,难剥离,离核;果肉橘黄色,肉质致密,口感细脆,风味甜,有清香味,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32%,总糖含量9.45%,粗纤维含量1.25%,维生素C含量68.90 mg/kg,氨基酸总量440.20 mg/kg,蛋白质含量0.72%,可食率97.00%;在云南省绥江县,果实7月上中旬成熟。2014年7月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中国优质石榴品种品质比较与评价
《保鲜与加工 》 2015
摘要:为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品种石榴资源,对我国6个主要石榴产区9个特色品种石榴果实的营养品质指标、特征性指标以及带皮压榨石榴汁的感官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石榴品种的营养品质指标中,可溶性糖含量为10.79%~13.90%,总酸含量为2.86~11.05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41%~16.45%,VC含量为6.33~13.83 mg/100 g,籽粒硬度为2.86~4.19 kg/cm2;果实特征指标中,浆果百粒重为25.85~70.85 g,可食率为55.12%~75.00%,果皮厚度平均值为1.40~3.33 mm,厚度差绝对值为0.02~0.94 mm;带皮压榨出汁率为35.76%~55.63%;各品种石榴果实之间的营养品质指标和特征指标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薄皮软籽甜石榴"甜绿籽"的综合指标优于其他品种,是鲜榨石榴汁的最佳品种。


不同食用木薯品种木薯棒孢霉叶斑病空间分布型研究初报
《西部林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SC9、SC201、GR891、E1424和SC124共5个木薯品种的木薯棒孢霉叶斑病的发病情况,采用聚集度指标、Lα-m回归模型和Z-V模型对4种食用木薯品种的木薯棒孢霉叶斑病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棒孢霉叶斑病在不同食用木薯品种上总体呈现聚集分布,但在其发病轻时呈现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不同食用木薯品种之间平均每叶病斑数有差异,其中对照品种SC124(CK)发病较重,新的品系E1424发病较轻。


6个蓝莓品种受低温冻害影响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对昆明6个蓝莓品种进行了冻害情况调查,为该地区蓝莓引种及防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研究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夏普蓝、密斯黛)和兔眼蓝莓品种(顶峰、灿烂、梯芙蓝)共6个蓝莓品种受低温冻害的情况。[结果]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冻害率均达到100%,3个兔眼蓝莓品种中,灿烂冻害率高达75.0%,梯芙蓝冻害率仅为16.7%,顶峰植株未遭冻害。奥尼尔和灿烂品种受冻害的器官主要为花和果,其余3个品种受低温冻害的器官不同。[结论]不同蓝莓品种具有不同的抗寒力,露天栽培中可优先考虑顶峰和梯芙蓝品种。


不同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形态与活力变化规律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亚洲百合的花粉活力变化规律及形态在倍性水平上的差异,以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材料,采用混合染料染色法和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形态。结果显示,3种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最高活力时段均在开花第1天,三倍体品种为上午10:30,二倍体和四倍体品种为中午12:30,花粉活力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花粉大小与倍性呈正相关,极轴值范围为96.47~137.91μm,赤道轴值40.68~56.55μm,四倍体品种的P×E值最大,其次为三倍体和二倍体。花粉中部网眼大小的范围为3.93~8.57μm,随品种倍性增加而增大,形态参数聚类显示倍性相同的品种之间花粉相似性更高。研究表明,不同倍性亚洲百合的花粉活力持久性差异较大,杂交育种时可根据倍性选择花粉活力最高时段进行授粉。


小麦抗条锈基因及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在云南的田间抗性表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5 CSCD
摘要:2012—2013年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15个聚合基因及67个我国生产品种或抗原材料在云南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田间抗条锈性自然监测。结果表明:只有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表现慢锈。这些基因可在生产上重点利用。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
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近15年来29个云南高原常规粳稻主栽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和范围相当大,某些品种有一定的优势可利用,温暖粳稻区与温凉粳稻区品种相比,前者表现为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穗子较小,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大。选出的影响云南粳稻主栽品种的4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9.2%,其中第一主成分即穗总粒数是最重要的成分,其贡献率达35.3%。29个云南粳稻主栽品种聚为4类,其中第一类包括19个品种,表明大多数品种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育种中,应适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分蘖力,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主栽品种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金沙江构树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生长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金沙江流域红皮构树品种的生长规律和探索适宜的构树造林方法,比较了3种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的生长差异,分析了7年生构树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红皮构树在3种不同规格整地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短周期培育中应采用小规格定植穴造林,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红皮构树生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可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3个阶段,根据其树皮纤维3~5年生时质量最优,且砍伐后树桩能快速萌发新枝,短周期内能连续收获的特点,确定3~5年为构树短周期培育年限,此时砍伐利用可获取较高的年收益率;获得了红构高生长、地径、冠幅的拟合方程,可作为金沙江流域上段红皮构树的生长趋势预测方程;金沙江红皮构树品种生长快,树干高大通直,构皮纤维含量高,可推荐为构树优良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