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胡蜂与蜜蜂的防御行为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在19 4℃气温条件下,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3群进行蜜蜂激怒时的结团温度的试验研究,刺激物分别为半导体点温仪器的铜线头和活体胡蜂,在蜂群内放入刺激物后每隔15s做一次温度记录。结果发现,在东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25~32只之间;温度在210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4 6℃和45 0℃,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 0℃,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 6℃;在西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18~26只之间;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温度在210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2 2℃和44 1℃,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2 7℃,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4 4℃ 在恒温箱的耐温试验里,20min内,黑盾胡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为46℃,而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却分别为51℃和52℃ 另外,选择云南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云南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各2群,在蜂箱门口用活体黑盾胡蜂(Vespavelutina)干扰蜜蜂采集活动,干扰的时间分别为3min,6min和12min 每min为一计数单位,记录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结果发现: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干扰的时间越长,蜜蜂采集蜂恢复到正常数量的时间就越长;高原?
关键词: 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 胡蜂 干扰 采集蜂数量 蜜蜂 防卫 结团温度


青稞蚜虫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迪庆青稞蚜虫发生种类是禾谷缢蚜[Sitobiongraminis(Takahash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dirhodum(Walker)],优势种是禾谷缢蚜,可周年繁殖。田间混合种群有翅蚜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6月中旬。青稞黄矮病潜伏期为20~25d,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蚜虫种群数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成正相关。采用"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青稞拔节期前蚜虫种群数量及切断病毒传播循环链的方法,控制了青稞黄矮病成灾的局面,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产量增幅达到25%~60%,取得了显著的控病及增产效果。


彩色马蹄莲种球采收处理技术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摘要:摘要:为了控制彩色马蹄莲种球采收后的严重病害,试验研究了采收前55d、40d、25d控制给水,种球消毒处理及芽眼朝向和分层摆放等方法。发现采收前40d开始控水有利于保证种球的质量,减少软腐病害;种球消毒处理可降低细菌性软腐病,但却增加了真菌病害感染的机会;种球芽眼朝下、单层摆放比芽眼前上和多层摆放更有利于控制病害。种球采收后迅速风干是最关键的技术措施,采前控水是减少病害发生的生理基础,芽眼前下和单层摆放可保证种球长期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