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龙蒿不同基质的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基质对龙蒿扦插成活率进行了试验研究,具有良好通透性和保水性以及含有营养元素的混合基质蛭石+珍珠岩+草炭(1∶1∶1)的扦插成活率最高,温度对扦插成活率有着明显影响。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功能评价——以元谋小流域典型模式为例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干热河谷具有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强烈退化、植被恢复困难等特点,文章总结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的水保功能、环境功能、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程度明显下降,其中轻度退化土地减少了22.03%;中度退化土地减少了21.15%;强度退化土地减少了34.15%;植被恢复后,小流域的气候环境有较大的改善,气温下降、湿度提高,改变了该区域"干"、"热"的恶劣环境;对系统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针对强度以上退化系统的人工生态林模式和自然禁封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认为,自然禁封治理模式使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系统生态功能完善稳定,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人工林恢复模式,虽然物种多样性减少,但系统具备优化的生态功能,因此,就干热河谷强度、极强度退化生态系统而言,银合欢冲沟治理模式和自然禁封治理模式是较优化的模式。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水保功能 环境功能 生物多样性 干热河谷 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资源配置对策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主要讨论了植物在在干旱、高盐、高寒和污染等极端环境下对植物的伤害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下来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生理机制、遗传特性等来进行资源配置,以便适应环境并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土壤水分差异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干热河谷旱坡地Ⅰ(罗望子+木豆),Ⅱ(罗望子+木豆+柱花草),Ⅲ(罗望子+象草),Ⅳ(罗望子+自然草被)等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0~40 cm土层水分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水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不同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模式Ⅱ和模式Ⅳ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在雨水补给不足时,模式Ⅲ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模式Ⅳ最低;土壤水分季节波动模式Ⅳ最小,模式Ⅲ波动最剧烈;雨季,4种模式具良好的层间补水能力,旱季,模式Ⅰ和Ⅱ土层间补水能力最强。总体上看,4种模式对干热河谷旱坡地的土壤水分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但模式Ⅱ的保水持水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更利于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紫花苜蓿品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生产性能
《草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的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茎叶比、蛋白质含量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权重比较得出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权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鲜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干草产量>分蘖数;依据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了紫花苜蓿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品种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猎人河(74-55)在综合评价模型中评价值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是最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灰色系统 金沙江干热河谷 综合评价 生产性能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农户参与式小流域综合管理探析——以元谋小新村流域为例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元谋县小新村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参与式方法,3年来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作物等综合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农户生计得到很大改善,农户素质及社区自我发展能力正在增强,实现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