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新品种云麦6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种子科技 》 2014
摘要:云麦67,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进行杂交,经过6年加代繁育筛选以及多点鉴定,并参加云南省区试,2013年通过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抗病、耐旱、耐寒等特点。
应用信息熵理论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系
《中国糖料 》 2014
摘要:应用信息熵理论对13个甘蔗品系的7项农艺性状和6项工艺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出各评价性状的熵权(即权重)与专家依靠经验评判确定的权重大小趋势一致;参试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表现一致;认为选育甘蔗优良品种,应对熵权值大的性状,如蔗糖产量、甘蔗产量、有效茎数、蔗糖分等加大选择强度,熵权值小的性状如重力纯度等可从轻考虑。信息熵理论应用于甘蔗品种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传统综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可为甘蔗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海拔高,水的沸点较低,普通米饭硬度大、食味性较差等问题,开展粳稻软米新品种选育研究。根据育种目标,用软米品系云粳优3号作母本,抗稻瘟病高产品系云粳优10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5年8代系谱选择,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粳型优质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0号。该品种早熟、品质优、产量较高、抗稻瘟病、轻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其米饭香浓、柔软可口、外观油润光泽、冷不回生、商品性好。为配合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出了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500~1 80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种植。
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近年来云南省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种质资源、育种方法和途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已育成多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和省级茶树新品种,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茶树新品系,成效显著。
蓖麻新品种‘滇蓖2号’选育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滇蓖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宿生蓖麻新品种。在2009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5494.58 kg/hm2,比对照品种TCO-202增产43.91%,与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2010年至2011年度两年多点试验中比对照TCO-202增产25.91%,同年,在云南、缅甸开展的生产实验中产量高达5238.6 kg/hm2。该品种2011年通过云南省同行专家田间鉴定,2012年通过云南省林业厅新品种注册登记,注册编号为20120049号。本品种适宜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
野生长果桑种质资源考察及繁育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了滇南地区113份长果桑资源材料,其中66份开雌花并结果,47份开雄花,果长最长达18 cm。66份开雌花结果的桑椹中有44份结实,27份发芽,通过嫁接和扦插,育苗成功率分别达到92.42%和87.9%。对27份具有代表性材料经嫁接后与野生株进行比较,嫁接株大都表现出米条长产果量减少、果形和叶幅略变大、1年生枝条节距变短等幼龄化现象,充分利用长果桑种的特殊经济价值,对促进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两系杂交粳稻‘云光109’选育与繁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光109’是利用光敏核不育系(PGMS)‘N95076S’与恢复系云粳恢7号组配而成。具有高产(9.0~13.97 t/hm2)、感稻瘟病(9级),抗白叶枯病(3级)。米饭食口性好、米质优、经检测属优质软米杂交粳稻。2011年同时通过云南省和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编号分别为滇审稻2011008号和黔审稻2011011号;2012年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证。通过2008年至2012年‘云光109’大面积制种实践表明,‘N95076S’在湖北省仙桃市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16日至8月24日。此时阳光充足、温度高使其容易通过育性转换敏感期,且不育性稳定,确保了杂交种子的纯度,以此确定最佳播种期为6月4日。在仙桃‘N95076S’不育系在9月22日左右转换为可育,因此,对‘云光109’进行繁种需在7月14日播种,9月16日实现抽穗。同时,‘云光109’经过一季制种后,可以通过再生繁殖,实现一季播种制种、繁殖双季,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云光109’ 光敏核不育系繁殖 制种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