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啤酒大麦主要源库性状的遗传与选择研究
《大麦科学 》 1993
摘要:本文用 Robinson 和 S.Wright 等提出的方法对20个啤酒大麦品种(系)主要源库性状的遗传特性、相关性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千粒重、旗叶宽、主穗粒数的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好。(2)旗叶长、宽的遗传力较高,与其它源库性状密切相关,故旗叶可作高产株型选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且千粒重受叶、芒、穗粒数和穗下节等多种因子的制约,因此,叶的大小与千粒重高低及其相互关系,可作“源流库”关系的评价指标.(3)把叶的大小、芒长短、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同产量结合起来考虑选择效率较高。
稻瘟病菌致病性遗传研究初报——云南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之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摘要:本文报道龙爪稷分离菌G10-1马水稻分离菌后代菌性2145-R-57-1交配产生的同一子囊中分离出的子囊孢子致病性及交配型分离情况。交配型分离比1:1;但致病性分离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子囊孢子菌株失去亲本菌株对供试水稻和龙爪稷的致病性,少数菌株获得亲本菌株所没有的致病性。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遗传尚需作大量分析工作。
矮性菜豆引种比较试验简报
《长江蔬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我省矮性(早熟)菜豆生产中,存在着品种混乱,品质差,产量低和上市不均衡等问题。为了筛选出适合本省城市郊区种植的商品性好的菜豆品种,进行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五月绿2号(云南省昆明市农科所),莫桑比克(四川省西昌市蔬菜公司),红早豆(广西柳州市农科所),矮生菜豆(云南省种子公司),89
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免疫电镜检测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摘要:应用马铃薯病毒X、Y(PVX及PVY)标准抗原和抗体,结合电子显微镜制样方法,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进行免疫电镜检测研究。适宜工作条件室温20~25℃,抗体孵育10min、抗原吸附5min。在组培苗中检测到3种病毒粒体:PVX、PVY及类似烟草脆裂病毒(TRV)的短样杆状粒体。
稻曲病种子带病传病及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摘要:从上年播种病穗上采集的带菌稻种,在无菌土壤和隔离条件下种植,抽穗后出现病穗,表明带菌稻种可以传病.采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抽穗前7~10天对水稻进行喷雾接种.可以鉴别品种间的抗性差异.1材料及方法1.1稻种带菌传病作用观察从上年病田中易感病品种云粳135,云粳136病穗上采集谷粒,经镜检筛选表面带
稻瘟病菌两性菌株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浓度凝胶电泳法对稻瘟病菌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的两性菌株的菌体酯酶酶谱相对稳定,同工酶谱带相应分布在凝胶浓度14~26%范围内;交配型A的酯酶谱带明显区别于交配型a,两者相似系数为0.762~0.857;电泳结果,两性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谱带有22~25条,分布在凝胶浓度5~26%范围内;研究结果认为酯酶酶谱或可溶性蛋白质图谱可以作为初步、快速鉴别两性菌株交配型的有效手段。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酶谱分析技术在稻瘟病菌分类和演化研究上的意义。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两性菌株 酯酶同工酶 可溶性蛋白质 电泳
不同品种和品质粳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营养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趋向于食用外观,食味和营养品质皆优的优质大米,分析不同品种和品质的大米中矿物质元
大穗优质小粒稻种的分类地位及利用
《作物品种资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孟加拉的Kalijira,尼泊尔的Chhote Dhan,印度的(R14)Badsha Bog等一类粒子极小(千粒重10~12克)、米质好、穗粒数多(多者300粒以上),而结实率高的稻种的形态观察,苯酚反应、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是一类热带低海拔地区的晚粳,虽和典型粳略有不同,但在亲缘上是偏粳的。初步利用结果是可以提高其它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改善米质。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粳稻资源。
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之三
《西南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从5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中选出在与标准菌株交配时能较多地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的26个菌株和10个子囊孢子菌株,通过其中A交配型的20个菌株与a交配型的16个菌株相互交配,证明YL90—84、YL90—71等4个分离自西双版纳陆稻上的菌株及子囊孢子菌株A—1具有较高的有性世代形成能。此外,笔者还根据云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菌多能形成有性世代,并具有较高有性世代形成能,单株培养时能产生子囊壳的事实推论:Pericularia菌是从同宗配合菌演化到异宗配合菌,再演化到失去有性世代形成能而单营无性世代的寄生菌;其寄生性从野生植物、杂粮作物到水稻(或陆稻)的分化可能是在水稻起源地带及其附近完成的,有性机能是在寄生物—寄主的共同演化过程中逐渐丧失的。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演化 A交配型 a交配型 有性世代形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