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ugarcane(模糊匹配)
541条记录
云南蔗区甘蔗重要病虫发生流行动态与精准防控

云南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文章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甘蔗生产实际,系统地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重要病虫发生动态、暴发流行原因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重要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加强甘蔗引种检疫、注重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大力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规模化应用灯诱技术、科学引导和示范推广生物防治性诱技术、切实推进缓释长效低毒农药精准高效施药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抓好抓实突发性害虫监测与应急防控等精准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融合与应用,以实现甘蔗病虫全程精准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甘蔗提质增效。

关键词: 云南 甘蔗 病虫 流行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气温对甘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文章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气温对甘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旨在为干旱胁迫下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田间干旱胁迫试验,以6个甘蔗品种为试验材料,从9:00-19:40时连续测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同时记录气温变化,分析干旱胁迫下气温变化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气温变化对F_v/F_m和F_v/F_o的测量值具有显著影响:9:00-12:00时段(气温相对较低),F_v/F_m和F_v/F_o的测量值显著高于13:00-17:00时段(气温相对较高);随着气温的升高,F_v/F_m和F_v/F_o不仅呈线性关系显著下降,且加剧了F_v/F_m和F_v/F_o的下降幅度。【结论】干旱胁迫下,随着气温的升高,F_v/F_m和F_v/F_o的测量值显著降低。选择适宜的测量时段和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可减少气温变化对测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而准确反映干旱胁迫效应。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气温 甘蔗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云南省山地甘蔗机械化发展

中国糖料 2018

摘要:根据云南省特色及甘蔗作物自身的特色进行分析,对云南甘蔗产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行讨论。得出云南省甘蔗农机装备应向高技术、轻小型的方向发展,且应重点关注甘蔗收割环节机械的研发。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化 收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生长中后期稻蛀茎夜蛾蛀孔垂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2015年我们调查了甘蔗生长中后期稻蛀茎夜蛾为害形成的蛀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蛀孔在蔗茎上的垂直分布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分布于蔗茎14节以下。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蔗茎上呈聚集分布。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一定允许误差和一定种群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关键词: 甘蔗 稻蛀茎夜蛾 垂直分布 抽样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

中国糖料 2018

摘要:综述了过去百年间印度应用害虫天敌进行甘蔗生物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显著成果,分析了印度甘蔗害虫生物防治成功原因,并阐述了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蔗 害虫 生物防治 赤眼蜂 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新育成甘蔗品种(系)对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的抗性评价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蔗 优良新品种(系)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 高粱花叶病毒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96机械收割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在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对云蔗05-596的植株整齐度、机收含杂率、糖分转化率等机械收割相关性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云蔗05-596的株高整齐度超过对照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云蔗05-596的机械收割含杂率为9.12%,在机械收割工艺要求的7%~10%范围内;云蔗05-596收割后4 d糖分转换率为3.01%,在生产可接受的3%~5%之间。云蔗05-596可作为适于机械收割的甘蔗新品种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机械收割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花芽分化及花序发育过程的石蜡切片显微观察与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常规杂交是甘蔗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开花诱导是亲本杂交的关键。花芽分化和花序发育对甘蔗开花至关重要,但目前笔者们对这一过程还缺少必要的了解。本研究以当前甘蔗主栽品种粤糖93-159为材料,对其茎尖分生区花芽分化及花序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甘蔗开花过程可明显划分为6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甘蔗分生区维持营养生长;花芽分化阶段——生长锥分生区膨大,产生花序分生组织;枝梗分化阶段——分生区周围的褶皱分化产生一次、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小花原基分化阶段——沿枝梗产生的小穗分生组织分化出2朵小花分生组织;花器官分化阶段——小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典型花器官;成熟阶段——抽穗开花,可以授粉。此结果揭示了甘蔗花发育分化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变化,可为甘蔗开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 花芽分化 花序发育 石蜡切片 显微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品种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的影响

甘蔗糖业 2018

摘要:通过调查自然种群接虫方式下的螟害蛀孔数,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螟害蛀孔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分布特点,明确不同甘蔗品种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格局,以期为指导螟虫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螟害蛀孔在蔗茎上均呈单峰型分布特征,抗虫品种聚集中心在第4~5节,感虫品种聚集中心则在第6~7节;在不同甘蔗品种上,螟害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螟害蛀孔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其数量和聚集强度与品种抗性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等级的甘蔗品种螟害蛀孔聚集原因不同。不同甘蔗品种螟虫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抗性甘蔗品种上的螟虫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感虫甘蔗品种上的聚集除环境因素外,还与螟虫或甘蔗自身生物学习性有关。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大螟 黄螟 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

摘要:为探究机械收获后甘蔗地下芽库的变化,进而在群体变化层面上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机械收获的适应性。采用人工与机械两种收获方式对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云蔗05-51、桂糖32号和福农39号等5个甘蔗品种进行收获,并调查两种收获方式下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的数量及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平均地下芽数量差异不显著,地下芽总量由前1年蔗桩数决定。粤糖93-159与福农39号机械收获萌发率显著低于人工收获。新台糖22号、云蔗05-51、桂糖32号对机械收获的适应性较好,适合进行机械收获。

关键词: 机械收获 甘蔗 地下芽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