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香料烟花叶病病原分离物的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从云南保山采集具典型花叶症状的香料烟病株,用病株汁液接种心叶烟,进行单斑分离纯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杆状病毒粒体(18nm×300nm),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TAS-ELISA)检测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用TMV外壳蛋白(CP)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经序列测定分析,侵染云南保山香料烟的病原分离物CP基因含480个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与TMV-152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8.8%,推导编码氨基酸相似性达到100.0%,亲缘关系最近。根据这些特性,引起云南保山香料烟花叶病的病原分离物是烟草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


应用~(15)N研究烤烟对秸秆N素的吸收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应用原子示踪法把15N标记在油菜秸秆内,再用标记后的油菜秸秆与硝酸铵不同比例配合施用,研究烤烟对菜籽秸秆N素的吸收利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中的15N在烟株体内利用率较低(0.088%~5.37%),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75.65%~85.06%)。不同生育时期烤烟对秸秆中15N的利用率为上部叶成熟期(中部叶成熟期(下部叶成熟期,不同部位对秸秆中15N利用率为叶(茎(根(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试验中发现烟株各部位吸收秸秆15N百分数随着秸秆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证明,25%秸秆肥处理15N利用率最高,土壤残留率最低,15N平衡差值最适中,有利于当季作物对秸秆15N的吸收,100%秸秆肥处理15N利用率最低,损失最少,土壤残留率最高,有利于土壤培肥。当秸秆肥用量比为25%时,所配施的硝酸铵基、追施各1/2可减少根、茎、顶对秸秆15N的吸收,增加根际土壤"AN"值,从而有利于叶片对秸秆15N的吸收。


菜籽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土培试验条件下研究菜籽饼肥及其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L.)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烟草根系中后期较饼肥和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大,饼肥处理根系生长发育停滞较早,但下部叶成熟期以前各施肥处理根系干重以及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茎干重均无明显差别。施用化肥的烟草下部叶片平均单叶长、宽和鲜重及产量均比施用饼肥小,上部叶片则有相反趋势,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下、中、上部叶片均得到较好发育,总产量最高。在烟草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的趋势为饼肥处理>饼肥+化肥处理>化肥处理>对照,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一般表现为化肥处理>化肥+饼肥处理>饼肥处理>对照,随着生育期推进,3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有效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通过选育富钾烟草品种,改进调制工艺,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既能保持烟草传统本色,又可降低卷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减轻因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烤烟‘K326’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学通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供市场所需的大量种苗,适应云南烤烟(Nicotianatabacum)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以田间烤烟的叶片、茎段、培养瓶内种子萌发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实验比较了5种培养基,筛选出烤烟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mgL-1+NAA.0.2mgL-1+Sugar30gL-1+Agar6gL-1;生根培养基为MS+Sugar30gL-1+Agar6gL-1,生根率为100%;.....用营养土移栽后,存活率为100%。


利用烟田套作调控高肥力土壤烤烟生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肥力土壤上,研究烟草套种不同作物,筛选出适宜的套作模式,以达到降低烟草后期养分供应,解决后期烟叶贪青,促进烟叶正常成熟。试验结果表明,与烤烟单作相比,烟田套种白菜、马铃薯和黑麦草在烟草不同生育期能显著降低土壤NO3--N和NH4+-N含量;其它养分含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套种处理对烟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除套莱豌豆外,套种白菜、马铃薯及黑麦草能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使烟草产值比单作烟草提高13.73%-33.20%。


昆明烟区几个植烟土壤剖面调查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 2005
摘要:调查了昆明烟区9个土壤剖面,并对其耕层进行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9个剖面分别由中生代紫色砂页岩、碳酸岩、第四纪冲积母质、坡(残)积母质、第四纪湖积物风化母质发育而成。根据土壤特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9个剖面分属4个土纲、5个土类、5个亚类。剖面构型共有3种:耕作层(A)—犁底层(P)—心土层(淀积层B)—母质层(C)、耕作层(A)—心土层(淀积层B)—母质层(C)、耕作层(A)—母质层/母岩层(C/D)。剖面耕作层厚度为17-33cm,土体厚度差别较大,最薄的仅18cm,最厚的竟达10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