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克隆的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蚕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是家蚕黄茧形成的关键因子。利用RT-PCR方法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的5龄幼虫丝腺中克隆了编码CBP的基因cDNA序列。序列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克隆的C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98bp,编码2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序列与从日本黄茧品种N4的丝腺中克隆的编码CBP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AB062740)序列相似性为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CBP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显示云南黄茧品种B黄2与日本黄茧品种N4的CBP基因CDS序列完全一致,编码蛋白也一样,证明黄茧品种B黄2的茧色不同于N4的茧色,并非是由CBP基因序列产生变异位点导致的,色彩的差异可能是受到黄茧系其它茧色形成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家蚕黄色茧 云南地方品种 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蚕生命力较雌蚕强,食桑少,叶丝转化率和茧层率高,雄蚕丝的纤度细,丝质优,容易缫制高品位的生丝。专养雄蚕是蚕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控制蚕的性别以实现专养雄蚕是一项高新技术,已达到实用化水平。本文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进行雄蚕品种选育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内积极地进行探索和交流。
云南省实现雄蚕产业化的思考
《云南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提升中国丝绸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将会成为未来蚕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在云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合作,引进雄蚕资源,经过3年的创新性研究,开发出了2对适宜云南省及周边地区饲养的春用雄蚕品种,然而推广的数量有限,未能实现产业化。
浅谈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种性保持
《蚕桑通报 》 2008
摘要:目前,家蚕品种选育通常还是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型育种技术在家蚕育种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还不能实用化)。由于有限的家蚕资源经多年反复利用,已经很难让新育成的家蚕品种的经济性状出现较大的提
雄蚕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茧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产量、质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丝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雄蚕技术是利用平衡致死系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因此,雄蚕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技术与现行杂交种的饲养既有相似的地方,但同时又有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为了让养蚕工作者能够较好地掌握利用雄蚕的饲养技术,充分发挥雄蚕的优良经济性状,经过几年的饲养探索,现将雄蚕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技术作详细阐述,供养蚕工作者参考。
家蚕人工性别控制与应用
《云南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数量大体保持着平衡,一般情况下家蚕的雌雄性比为1∶1,但家蚕雌雄性别间的经济价值具有较大差异,每条雌蚕要产生300~800粒蚕卵,需将相当大的一部分营养用于制造蚕卵,因此雄蚕的蚕茧出丝率和担桑产丝量比雌蚕高15%~20%,且雄蚕体质强健、出丝量高、茧丝质量好,因而在丝茧育中人们希望专养雄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