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文凤(精确检索)
作者:单红丽(精确检索)
作者:张荣跃(精确检索)
作者:王晓燕(精确检索)
作者:罗志明(精确检索)
作者:尹炯(精确检索)
作者:仓晓燕(精确检索)
作者:李婕(精确检索)
作者:黄应昆(精确检索)
13条记录
我国新育成甘蔗品种(系)对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的抗性评价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蔗 优良新品种(系)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 高粱花叶病毒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梢腐病暴发流行原因及产量糖分损失测定

中国糖料 2018

摘要:为明确近年甘蔗梢腐病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为害造成的损失,调查田间自然条件下主栽甘蔗品种受害区和未受害区的病株率,甘蔗收砍期产量及糖分等品质损失;并分析病害流行原因。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高温多湿气候、病原菌积累和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近年该病暴发流行的主因,梢腐病为害的病株率为63.3%~95.0%,平均81.1%;甘蔗实测产量损失率为30.2%~48.5%,平均38.42%;蔗糖分减少2.63%~5.21%,平均3.61%;蔗汁锤度减少2.40~4.69°Bx,平均3.61°Bx;蔗汁重力纯度减少1.99%~8.14%,平均4.83%;蔗汁还原糖分提高0.05%~0.60%,平均0.16%。可见,目前甘蔗梢腐病发生为害严重,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巨大,严重影响甘蔗的增产增收。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甘蔗梢腐病防控对策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蔗梢腐病 流行原因 甘蔗产量和糖分 损失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品种对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的影响

甘蔗糖业 2018

摘要:通过调查自然种群接虫方式下的螟害蛀孔数,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回归法和Taylor幂指数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螟害蛀孔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分布特点,明确不同甘蔗品种对甘蔗生长中后期螟虫分布格局,以期为指导螟虫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螟害蛀孔在蔗茎上均呈单峰型分布特征,抗虫品种聚集中心在第4~5节,感虫品种聚集中心则在第6~7节;在不同甘蔗品种上,螟害蛀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螟害蛀孔空间分布型一致,均呈聚集分布,其数量和聚集强度与品种抗性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不同抗性等级的甘蔗品种螟害蛀孔聚集原因不同。不同甘蔗品种螟虫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抗性甘蔗品种上的螟虫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感虫甘蔗品种上的聚集除环境因素外,还与螟虫或甘蔗自身生物学习性有关。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大螟 黄螟 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