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滇水金凤花斑形成相关基因IuMYB114和IuMYB36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MYB基因作为植物中最庞大的一个基因家族,在花斑及色素形成、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获得2个MYB基因,分别命名为IuMYB114和IuMYB36,其cDNA分别为315 bp和876 bp,分别编码104个和15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二者均不具有内含子且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IuMYB114基因属于MYB超家族,推测IuMYB36属于新的R2R3-MYB转录因子亚组;IuMYB114和IuMYB36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在64%和50%左右;二者均分别与各自的同源序列聚在一起,且处在两个不同分支。qRT-PCR分析发现两个基因在滇水金凤斑区和非斑区中均有表达,但在斑区表达量显著高于非斑区,IuMYB114和IuMYB36基因斑区表达量分别为非斑区的12.83倍和9.88倍,推测两个基因在滇水金凤花斑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探讨滇水金凤花斑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以及进行凤仙花花色改良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滇水金凤 花斑形成 MYB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铜胁迫对滇水金凤花部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滇水金凤花器官对铜(Cu)的反应,以其幼苗为材料,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浓度铜胁迫下花部形态、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膜渗透性和金属含量相关指标参数.结果表明:随铜浓度增加,各花部器官逐渐变小,相对含水量不断下降,与对照差异显著;Na+和Fe3+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MDA含量、相对电导率、Cu2+、Zn2+和Ca2+含量呈上升趋势.SOD活性随铜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变化显著(P<0.05),P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铜浓度与相对电导率、POD、MDA、Cu2+、Zn2+和Ca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滇水金凤花部器官抗氧化酶系统对减轻其铜胁迫伤害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可作为评价铜胁迫对滇水金凤花器官影响的重要指标,同时高浓度铜胁迫会使滇水金凤的花器官发生畸变,影响观赏性.
昆明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生规律及抗性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昆明地区园林应用的抗黑斑病庭院月季品种,并研究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田间鉴定法对46个外引月季品种7—10月黑斑病发生的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结合月季的类型、花色、花香型、叶色和叶光泽度等指标分析月季表型与黑斑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昆明地区月季黑斑病发病情况比较严重,7月底—9月中旬病情指数呈上升趋势,9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9月中旬以后病情指数下降。月季黑斑病病情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加重,并且在气温20.10~23.30℃之间发病较快。丰花月季、白色系月季、微香型月季及叶表面光泽度强的月季品种抗病性较强。46个外引月季品种中,有10个高抗品种,7个中抗品种,6个低抗品种,没有对黑斑病免疫的品种。【结论】月季黑斑病在高湿环境中发展迅速,其发病与湿度和温度变化均有一定关系。筛选出粉色绝代佳人、塞维利亚加、肖蒙花园节、藤本塞维利亚、委拉斯克斯、黄色龙沙宝石、可爱粉美地兰、樱桃伯尼卡、冰美地兰和魔法美地兰等10个对黑斑病高抗的庭院月季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昆明等滇中地区庭院月季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特色景观植物火棘的分布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为蔷薇科苹果亚科火棘属的常绿野生灌木,分布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各省的广大地区.从火棘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化学成分、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丽江所种植的9个不同果色的品种进行火棘种类的初步判定及生长性状分析.针对火棘植株营养丰富、含多种药用、保健成分及可在石漠化治理中应用等特点,根据目前巩固农村脱贫成效、乡村振兴的需要,建议加强火棘植物的食用、药用、保健品、景观绿化的开发利用,使火棘产生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火棘;云南;形态特征;应用价值;植物
不同生长时期马缨杜鹃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广西植物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高山杜鹃的光合能力在不同季节对环境因子适应的动态变化,该文以被广泛引种栽培的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为材料,露天种植在2加仑塑料盆中,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马缨杜鹃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影响马缨杜鹃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云南昆明地区,马缨杜鹃的生长与其光合变化重叠,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可准确反映其生长周期的变化.在5—7月的生长初期,马缨杜鹃的净光合速率(Pn)快速增加,气孔导度(Gs)是此阶段影响马缨杜鹃Pn的决定性因素,空气相对湿度(RH)则通过影响Gs和蒸腾速率(Tr)来对Pn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可通过增加RH来激发光合潜能以促进生长;在7—10月的生长盛期,RH高,Gs大,Pn较高且稳定,但受昆明地区独特气候的影响,该时期内较低的气温(AT)是影响该时期光合生理的重要因子,此阶段可通过增加AT来提高Pn以促进马缨杜鹃的快速生长;在10月之后的生长后期,AT和RH快速下降,气孔关闭,光合系统Ⅱ的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n逐渐降低,Gs和Fv/Fm是该阶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马缨杜鹃的科学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滇水金凤LW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D40是转录因子大家族,具有调节花青素苷生物合成、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功能,LWD(LIGHT-REGULATED WD)基因是该家族中已知的生物钟调节因子,但目前有关植物LWD基因的报道较少,其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探究LWD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本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得到2个滇水金凤LWD基因,分别命名为IuLWD1和IuLWD2,其cDNA全长分别为1041 bp和1032 bp,分别编码347个和344个氨基酸.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的GC含量分别为46%和50%,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8838.47 kDa和39029.65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71和4.70.IuLWD1和IuLWD2的不稳定指数分别为53.60和52.58,均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平均亲水指数分别为–0.388和–0.366,均为亲水性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均含有6个典型的WD40-repeat保守结构域,属于WD40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发现,IuLWD1和IuLWD2氨基酸序列与牡丹、葡萄及杨梅等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uLWD1与葡萄和牡丹聚为一支,同源性达85%;IuLWD2与杨梅聚为一支,同源性达90%,然后共同聚类在一支,推测2个基因为旁系亲缘关系.qRT-PCR分析表明,IuLWD1和IuLWD2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均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与花色呈正相关,且IuLWD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IuLWD2基因的表达量,表明IuLWD1和IuLWD2基因均在滇水金凤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中发挥了作用,且IuLWD1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形成的调控作用更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滇水金凤花色形成及变异机理、凤仙花花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玉溪市江川区蓝莓种苗种植基地采集具有茎基腐病典型症状的蓝莓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纯化菌落为深棕色,菌丝白色至红褐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150~400 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5~23 μm×6~15 μ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直圆柱形,一端稍窄,大小为45~80 μm×4~8 μm.基于Act、H3、EF-1α和β-tub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BC-1、BC-2与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均聚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云南省蓝莓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为冬青丽赤壳C.ilicicola.病原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4~7.
观赏植物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在观赏植物的栽培和售后期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害,类病毒和病毒、植原体、细菌、卵菌及真菌均可危害观赏植物。与化学防治的短期效应相比,抗病育种是一种可持续的作物保护方法。挖掘和增强观赏植物抗病性可以减少对其他控制策略的需求。因此,提高抗病性通常是观赏植物育种者优先考虑的因素,选育观赏形状好且抗病的品种一直都是观赏植物育种者的目标。本文综述了在观赏植物抗病育种过程中危害观赏植物的病原物生活方式和宿主特异性、观赏植物的抗病机制、抗病性测定方法、抗病育种技术等,展望了观赏植物抗病育种的方向,以期为观赏园艺植物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帝萝花'璀璨明珠'的植株高效再生
《广西植物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木本切花植物帝萝花‘璀璨明珠’繁殖效率低的问题,该文以帝萝花‘璀璨明珠’的幼嫩枝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其长势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其增殖和生根的效果,分析了其离体繁殖的生长特点,并建立了高效的帝萝花‘璀璨明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帝萝花‘璀璨明珠’幼嫩枝芽的消毒方法为0.1%的升汞溶液浸泡12 min,污染率为21.5%;外植体在WPM+ZT 1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上,侧芽萌发率为73%;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4 mg·L-1+NAA 0.05 mg·L-1,增殖系数为6.63,增殖方式为侧芽增殖和植株基部丛生芽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IBA 0.75mg·L-1+NAA 1 mg·L-1,生根率为70%;生根瓶苗移栽于珍珠岩和细草炭(体积比为0.5∶1)的基质中,光照强度为10 000~12 000 lx,空气湿度为70%~80%下培养,60 d后成活率可达72%。该研究结果为帝萝花组培种苗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促进了该高档木本切花的推广和种植及产业化。
关键词: 帝萝花‘璀璨明珠’ 木本切花 植株高效再生 组培快繁
香味茶花远缘杂交亲本云南核果茶(Pyrenaria yunnanensis Hu)香气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芳香味是评价名优茶花品种的重要园艺性状,培育具有芳香味的茶花品种是茶花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香味茶花远缘杂交亲本云南核果茶(Pyrenaria yunnanensis Hu)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2种香气化合物,可分为醇类、萜烯类、酯类、烷烃类、酮类和芳香烃类6类。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香气总成分的68.19%,香气主体成分为芳樟醇、1,8-桉叶素、苯乙醇、癸酸乙酯、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桧烯、氧化芳樟醇、1-己醇8种化合物。研究结果明确了云南核果茶的花香成分,为芳香茶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茶花花香成分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和后续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味茶花 云南核果茶 花香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