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芒果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研究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在2009~2011年间,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路江镇省农科院热经所试验基地和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双虹桥芒果园为试验地点,开展芒果茶黄蓟马生物学特性及发病规律研究,并选择4种药剂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芒果茶黄蓟马在保山每年发生10~12代,2~4月是发生高峰期。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4在5%显著水平下差异显著;在5%显著水平下,处理3与处理4之间差异显著,与处理1、2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极显著水平下,处理1、2、3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处理4与处理1、2、3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芒果茶黄蓟马在云南保山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同时筛选出对芒果茶黄蓟马有一定防治效果的杀虫剂,为果农开展芒果茶黄蓟马的防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圣德隆的引种试种初报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摘要: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三年芒作为对照,观察圣德隆在云南的适应性。从生长量、植物学性状、物候期、品质、产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圣德隆不但适宜本地的气候环境,且其生长量、品质、产量、货架期等方面都优于三年芒,是个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毛叶枣芽变单芽——“金粟枣”的选育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毛叶枣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最早从国外引种栽培的热带果树之一。干热区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项目组,在品种改造过程中发现芽变单芽——金粟枣,其植物学特征、产量与长果形毛叶枣差异不大,但果实品质方面的可食率、果实硬度、果实耐贮藏期、蛋白质含量、Vc含量、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当地种植的高朗1号、滇刺枣、圆果形毛叶枣、长果形毛叶枣品种,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芽变单芽。
云南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为摸清云南省芒果病虫害的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进而为防治云南省芒果病虫害提供依据,为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于2008~2010年期间,根据芒果的种植分布、病虫害发生特点,采用定点调查、走访、询问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芒果主产区病虫害分布、危害及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云南省芒果病虫害94种,其中病害23种,害虫71种。
帕拉英达杧在云南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中国南方果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种植杧果历史悠久,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元江干热区、永德湿热区、华坪杧果晚熟区,这些区域山多平地少,气候多样化,区域和地势复杂。由于这些主产区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及时,杧果品种单一老化,栽培技术陈旧、落后,果实品质低劣,
帕拉英达芒的套袋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通过技术引进、集成,形成了一套适合帕拉英达芒的套袋技术,具体总结了套袋材料的选择、套袋方法、套袋果实的管理、套袋果实的采收等成熟的经验。
芒果畸形病的病因学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畸形病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的病害,正在各芒果产区不断蔓延,如何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广大芒果种植户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研究论文的基础之上,对芒果畸形病的致病因子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中国芒果畸形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台农一号在怒江干热河谷的引种试种
《中国热带农业 》 2010
摘要:台农一号芒果是台湾省农业试验所用海顿(Hoden)与爱文(Erwin)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品种。该品种果实美观,味香,清甜爽口,果汁多,糖分高,纤维少,抗炭疽病,耐贮藏。保山怒江干热河谷区是云南芒果种植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品种以三年芒为主,但该品种存在大小年、纤维多、不耐贮运等缺点,使得该地区芒果生产一直徘徊不前。为适应市场需求筛选出适宜于本地区的芒果良种。2002年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从海南引进台农一号,并试种于该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