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元谋干热河谷三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贮水及入渗特性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环法及主成分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小跨山流域3种植被恢复类型(以裸地为对照)的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的饱和贮水量表现为:最大滞留贮水量和最大吸持贮水量均表现为罗望子+百喜草(1317.0,118.5,1198.5 t/hm2)>银合欢林(1152.0,99.0,1053.0 t/hm2)>扭黄茅(1108.5,89.5,1029.0 t/hm2)>裸地(954.0,66.0,888.0 t/hm2),且植被对土壤滞留贮存功能的改善作用大于土壤吸持贮存功能。2)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间土壤入渗特征值均表现出初渗率(罗望子+百喜草:7mm/min;银合欢林:8.37mm/min;扭黄茅:6.01mm/min;裸地:0.62mm/min)>平均入渗率(5.93,5.06,3.94,0.53mm/min)>稳渗率(4.94,2.88,3.29,0.27mm/min)的规律。不论旱季还是雨季,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判断值(F)的综合方程,综合评价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土壤渗透性优劣,表现为:罗望子+百喜草(F:1.2271)>扭黄茅(F:0.5365)>银合欢林(F:0.2688)>裸地(F:-2.0323)。3)Pearson相关分析法表明,3种植被类型与裸地的土壤渗透性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者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负相关(P<0.05),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4)对土壤入渗过程模拟得出通用经验方程是用于描述该流域土壤入渗过程的最优模型。


元谋冬春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新的蔬菜重点区域规划给元谋冬春蔬菜产业带来了机遇,新的形势条件下的挑战也将影响着元谋冬春蔬菜产业的发展,现通过对元谋发展冬春蔬菜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冬春蔬菜产业的整体思路,从而提升蔬菜品质和品牌竞争力。


元谋草本花卉制种产业培植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元谋地处滇中,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是全国少有的适宜冬季制繁种的好地方,元谋种子冬季制繁始于1973年,1981年被列为"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一直以来制繁种以蔬菜和粮食作物为主,1996年开始引进草本花卉制种试验、示范,经过15 a的工作基础,目前把它作为一个重点产业来抓,有望把元谋打造成"西南草本花卉制种基地",而且势在必行。


对元谋干热河谷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元谋干热河谷高温干旱,水资源匮乏,而且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流域内贫困面大,种植业与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面临脱贫致富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一些不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方式,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传统的农业用水管理模式,抑制了本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流域生态环境特点、水资源特征、利用及管理现状,通过分析流域内的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用水利用与管理现状,提出了切合本地实际、易于被群众所掌握、投资小见效快的农业高效节水利用技术与管理模式,旨在为本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开发及区域农业农村社会及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元谋冬季繁种制种发展状况分析
《种子科技 》 2009
摘要:元谋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水利网络,是冬早蔬菜的主要生产、制种基地,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土壤水分差异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干热河谷旱坡地Ⅰ(罗望子+木豆),Ⅱ(罗望子+木豆+柱花草),Ⅲ(罗望子+象草),Ⅳ(罗望子+自然草被)等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0~40 cm土层水分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自然降水的影响,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不同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模式Ⅱ和模式Ⅳ有较强的保水持水能力;在雨水补给不足时,模式Ⅲ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模式Ⅳ最低;土壤水分季节波动模式Ⅳ最小,模式Ⅲ波动最剧烈;雨季,4种模式具良好的层间补水能力,旱季,模式Ⅰ和Ⅱ土层间补水能力最强。总体上看,4种模式对干热河谷旱坡地的土壤水分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但模式Ⅱ的保水持水能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更利于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