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土壤肥力(模糊匹配)
29条记录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初步评价

热带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明晰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状况,采集该地4个葡萄生产基地县的典型葡萄园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运用改进后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p H平均6.21,适宜葡萄种植;有机质含量2.93%,属一般水平;全氮含量0.17%,属较高水平,全磷含量0.09%,全钾含量1.44%,各采样区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29.50、78.04、351.38 mg/kg,均属高水平;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4.65、61.46、36.86mg/kg,均属高水平,有效硼含量为0.91 mg/kg,属中等水平。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综合肥力等级为Ⅰ级,即肥沃水平。土壤全磷、全钾和有效锰的肥力指数均为Ⅱ级,其他指标肥力指数均达到Ⅰ级,其中有效磷钾的肥力指数较高。这表明,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应适当控制氮磷钾肥施用量,防止养分过量流失,增施锰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关键词: 云南干热河谷 葡萄园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景洪市茶园土壤肥力诊断与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掌握景洪市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打好基础,采集景洪市茶园土壤表层(0~40 cm)样品,研究土壤p H、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特性,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茶园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景洪市茶园土壤p H以酸性为主,96.67%的土壤p H值低于4.5。土壤养分失衡: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整体水平较高,86.68%的茶园有机质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所有茶园土壤的氮素水平达到Ⅰ级;大多数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为缺乏,有效磷高于Ⅱ级的仅53.43%,有效钾达到Ⅱ级的不到10%,有效钙、镁、硫、铜、锌含量偏低。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景洪市主要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82,变幅为0.75~1.18,表现为土壤肥力处于贫瘠水平,在未来生产中需要增施多种肥料,加强土壤培肥,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促进肥力平衡。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内梅罗指数 景洪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昭通天麻不同产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昭通天麻不同产区进行土壤取样,并针对土壤所在的地理信息、生长环境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彝良和镇雄2个传统产区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钠含量都相对较高;新产区中的大关、永善与传统产区土壤肥力特点较为相近,威信、盐津2产地与传统产区土壤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及速效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钾与其它土壤肥力分析指标呈负相关。对不同产区土壤肥力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大类,彝良9个传统产区与大关寿山乡益株产区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极丰富,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相似性。昭通天麻产区以彝良为中心,为酸性黄壤,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和速效钠是产区土壤肥力特征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大关、永善2个产区可作为新区主要发展区域。

关键词: 昭通天麻 不同产区 土壤肥力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养分丰缺分级的蔗田土壤肥力主成分综合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22个代表区域的206份蔗田土样,结合土壤养分丰缺分级,采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分析了12个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 H总体较低;超过一半的地块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处在低级至甚缺水平;部分地块铁、锰含量较高,铁不缺,铜、锰、锌普遍缺乏。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主成分1上,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以及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起主要作用;在主成分2上,有效钾、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起主要作用;在主成分3上,有效磷、全磷、有效锰起主要作用;在主成分4上,有机质、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效铁起主要作用;在主成分5上,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锰起主要作用。22个研究区域的土壤肥力划分为5类,其中肥力水平较低的3类和4类居多,总体肥力水平偏低。

关键词: 蔗田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三七种植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研究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采自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的67个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项指数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三七科学合理施肥,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p H平均值为6.37,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13 g/kg、213.65 mg/kg、41.69 mg/kg、290.99 mg/kg、47.98 mg/kg;土壤p H以中性偏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极高水平,而缓效钾含量贫乏,存在土壤供钾潜力不足的问题;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p H、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属于高肥力水平,土壤肥力状况整体良好。

关键词: 云南 三七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内梅罗指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南勐永蔗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作物研究 2015

摘要:以滇西南勐永蔗区185份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数学法,对蔗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勐永蔗区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适宜,全氮含量偏高,全磷、碱解氮含量偏低;(2)p H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3)勐永蔗区土壤肥力平均综合指标值0.53,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占92.3%,说明该蔗区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良好。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勐永蔗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生态环境及甘蔗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叶中含有大量甘蔗所必须的碳、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是一种数量多、可就地利用的优质有机肥源。蔗叶还田是缓解当前有机肥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增加土壤有机物和保持土壤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合理利用这部分资源对蔗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国内外蔗叶还田技术的生态效应及对土壤性状和甘蔗产量的影响方面做一综合阐述。基于我国蔗叶还田的研究现状,指出应加强蔗叶还田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在建立监测数据库和不同技术标准、农机农艺结合及新型农机研发、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需进一步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蔗叶还田 土壤 甘蔗 生态环境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龙眼和柱花草间作效应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龙眼(Dimocarpus longgana Lour.)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观测了龙眼单作区与龙眼-柱花草间作区土壤营养成分、水分和地表温湿度、龙眼生长量和产量、柱花草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间种区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微生物细菌数量高于龙眼单作区,土壤容重降低。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高于未翻压样地。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旱季0~20 cm土层土壤水分高于龙眼单作1.679%,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龙眼单作0.833%。在寒冷季节(1月),间种区地表温度在18∶00时高于龙眼单作0.400℃;在炎热季节,间作区地表温度在14∶00时低于龙眼单作0.664℃。间种区龙眼株高、冠幅和地径高于龙眼单作41.00 cm,0.231 m2,1.034 cm,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于龙眼单作4 830.0元/hm2。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龙眼和热研2号柱花草间作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4种植被恢复模式的8个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8个指标可分为3个主成分:①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②水解氮;③速效磷。这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7.763%,能够反映原指标的信息。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显示:阳坡林地>果园林地>罗望子林>阴坡林地。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干热河谷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桉树人工林与邻近区域群落土壤肥力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系统分析方法对滇中桉树人工林与邻近区域群落土壤进行肥力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生态脆弱带种植桉树人工林,4个生长季节中,由于人为干扰,桉树人工林群落表现出在雨季对养分的特殊需求,土壤肥力水平由旱季0.274±0.027变化到雨季的0.256±0.018,全年表现出对土壤养分的持续耗竭,与邻近区域群落比较,容易造成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贫瘠化而影响植被的正常恢复,需要对桉树人工林群落进行人为养分管理来实现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群落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