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平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全县6个土类,19 496.93 hm2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锌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49.81%的土壤偏酸,37.84%的土壤有机质偏低,24.69%的土壤碱解氮缺乏,47.41%的土壤缺磷,37.25%的土壤缺钾,53.89%的土壤缺硫,25.95%的土壤缺镁,97.25%的土壤缺硼,41.77%的土壤缺锰,69.28%的土壤缺锌;根据丰缺情况,提出烤烟、甘蔗、玉米、水稻等主要栽培农作物的施肥建议,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和勐腊县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地区的作物地方品种进行了调查,收集了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样本共353份,分属40科71属87种。通过分析上述调查资源的特性及分布特点,基本明确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作物资源的保存现状,揭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喜好、宗教祭祀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保存的作用。针对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特性,提出了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的保护策略。
云南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转化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云南在农作物基因转化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此项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滇中地区几种作物施用稀土复合肥效果研究
《稀土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在滇中地区的几种作物上施用含稀土复合肥比施用等养分含量的不含稀土复合肥确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小麦增产为 1 2~ 2 8% ,油菜增产 2 .7~ 9.8% ,水稻增产 6.8~ 1 3.2 % ,玉米增产 7.9~ 1 3.4%。稀土协调了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如小麦平均穗粒数提高了 0 .3~ 3.3,千粒重增加了 4~ 6.5克。施用含稀土复合肥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例如小麦每亩可纯增收 1 1~ 50元。试验表明 ,施用含稀土复合肥 ,最好在前期及中期施用 ,不同的作物要根据其需肥规律加以调整才能达到最佳增产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