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对桑粉虱(Bemisia myricae)的毒力及其对家蚕(Bombyx mori)的安全性,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片浸渍法在室内测定其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50%氟啶虫胺腈WG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0~1 000 mg/L的50%氟啶虫胺腈WG对桑粉虱成虫处理5 h的致死率为86.22%~96.43%,其LC50为122.251 mg/L,而125~1 000 mg/L的浓度范围内对桑粉虱的卵无明显作用,但可延迟孵化时间。3龄起蚕取食50%氟啶虫胺腈WG以50~200 mg/L处理的桑叶72 h累计中毒死亡率为24.44%~76.67%,LC50为91.158 mg/L,属于中等毒性农药;其亚致死剂量20、30和40 mg/L可延长4、5龄期0.5~1.0 d,其高浓度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蛹重和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家蚕(Bombyx mori) 桑粉虱(Bemisia myricae) 毒力


溴虫腈对家蚕起蚕不同性别的毒力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吡咯类杀虫剂溴虫腈对家蚕不同性别的毒力差异。[方法]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卵2为供试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溴虫腈对家蚕雌、雄2~5龄起蚕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溴虫腈对该品种雄蚕各龄期起蚕的LC50都高于同一龄期的雌起蚕,不同龄期中溴虫腈对3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的毒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4、5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结论]家蚕起蚕雌雄性别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指导蚕桑安全生产、专养雄蚕和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了参考。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及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哒螨灵、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辛硫磷和吡虫啉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家蚕的毒力,并研究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和吡虫啉4种杀虫剂的2种亚致死剂量(LC5、LC15)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选择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辛硫磷>敌敌畏>哒螨灵>溴虫腈>炔螨特,其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256、0.556、8.912、50.689、119.715、351.691 mg/L,毒力皆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加;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3种杀虫剂的LC5、LC152种亚致死剂量对存活家蚕幼虫的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相同药剂不同亚致死剂量间对家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新型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毒性实验
《蚕桑通报 》 2010
摘要:虫螨腈是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杀螨剂。配制虫螨腈7个浓度梯度500×(200mg/L)、800×(125mg/L)、1000×(100mg/L)、1300×(77mg/L)、1500×(70mg/L)、1800×(56mg/L)、2000×(50mg/L)和CK(清水对照),采用添食毒叶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配制虫螨腈4个浓度梯度1000×(100mg/L)、1500×(70mg/L)、2000×(50mg/L)、2500×(40mg/L)和CK(清水对照)对4、5龄蚕多次添食毒叶,进行毒性累积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家蚕无急毒作用,连续多次喂食毒叶出现慢性毒性累积,可导致蚕体上蔟结茧死笼率升高、出蛾率降低,并与虫螨腈浓度呈相关性。


常用杀虫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和蛹的安全性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11种常用杀虫剂,采用药膜法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其在田间防治小菜蛾推荐使用浓度下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和蛹的致死率。测定结果表明,97%杀螟丹可湿性粉剂、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虫螨腈乳油、5%氟虫腈乳油、2.5%多杀菌素悬浮剂的毒性较高,处理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79.6%;而5%茚虫威乳油、5%氟啶脲乳油、10%虫酰肼乳油的毒性较轻,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37.0%、36.1%和33.3%;、20%丁醚脲乳油、3%Bt可湿性粉剂和2%阿维菌素乳油对成虫无毒,24h后死亡率分别为27.8%、13.3%和3.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供试杀虫剂制剂对寄生蜂蛹的羽化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所测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蛹的毒性较低。


不同除草剂对杂草土大黄的毒力和选择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大黄Rumexnepalensis Spreng是中国云南滇西北高山牧场的一种蓼科多年生杂草,通常被看作是牧场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试验通过使它隆、快灭灵和双酯灵等10种除草剂对该物种的毒力和选择性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大黄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和应用后不同时期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土大黄不同叶龄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除草剂应在5叶期前应用,且2~3叶期效果最好;土大黄对各除草剂的中毒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以百草枯和快灭灵效果最快;对土大黄的活性较高的除草剂为苯磺隆,龙拳,快灭灵和烟嘧磺隆。其中快灭灵、双酯灵和苯磺隆的选择性指数较高,应用后对其它物种影响相对较小,对黑麦草等禾本科植物安全。


几种杀虫剂对绵蚜天敌日光蜂成虫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杀虫剂啶虫咪对苹果绵蚜的天敌日光蜂蛹的羽化率、成虫的死亡率影响很小,对成虫的击倒率也低,属于2级微害产品;毒死蜱对蛹羽化率、成虫死亡率影响大,达到或接近4级有害产品标准;除虫菊和乙酰甲胺磷对日光蜂的毒性介于上述2种农药之间;印楝对蛹的羽化中度有害,但对成虫属微害。防治绵蚜要注意选用对日光蜂等天敌毒性较小的药剂。


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 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啉对甘蓝蚜虫的毒杀效果优于其他3种杀虫剂;用浸渍法处理蚜茧蜂蛹,除40%毒死蜱对其影响较大以外,其他4种杀虫剂处理的蚜茧蜂蛹羽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用药膜法处理蚜茧蜂成虫,5%天然除虫菊素、4.5%高效氯氰菊酯对其影响较大,处理后12 h,死亡率达100%;40%毒死蜱次之;3%啶虫脒1、0%吡虫啉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