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砂仁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西双版纳景洪的砂仁叶斑病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引起砂仁叶斑病病原节梨孢菌(Gonmatopyricularia am-omi)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抑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节梨孢菌长势有一定差异,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率高低顺序为黑麦A>米糠>燕麦>PDA>玉米>V8>番茄汁。通过温度对节梨孢菌生长影响测定,该菌在4~35℃的温度下均可生长,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在10~35℃的温度下均可产孢,以25~30℃温度下产孢量较大,在4℃温度下不产孢。选用14种杀菌剂进行节梨孢菌室内抑菌测定,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百菌清、72%杜邦克露、80%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80%多菌灵、72%甲霜.锰锌、64%杀毒矾和5%烯唑醇,抑菌效果均达100%;其次是75%达科宁和50%唏酰吗啉,抑菌效果为64.81%和62.96%;而霜霉威、春雷霉素、50%安克和15%三唑酮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在16.67%~22.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种植区番木瓜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危害症状、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番木瓜白粉病病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其子实层呈白粉状,分生孢子近椭圆形;该病主要危害番木瓜叶片、花芽,严重时也危害果实、果梗;番木瓜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空气相对湿度低于25%时其分生孢子仍可萌发并侵入危害,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25℃;栽培管理不当也是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加强栽培管理,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番木瓜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