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育性*(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滇寻1号A中可育株的RAPD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首次用RAPD技术分析了滇寻1号A与其大田中自然产生的可育株的差异。在所用的33个随机引物中,引物OPA-13在不育系和可育株间可扩增出差异性片段,不育系与可育株的DNA在个别位点上存在差异。初步认为此差异与育性相关,不育系中的可育株是由基因回复突变引起的。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育性回复突变体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6- 1 0 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6- 1 0 4 /CG1 4∥ WAB56- 1 0 4 ///WAB56- 1 0 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交、回交 ,对 3个 BC1F1群体的花粉及小穗育性遗传研究表明 ,育性遗传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模型 ,来自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在与相同位点的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互作时 ,导致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败育 ,而形成花粉及小穗的半不育 ,但本研究的 3个组合中 ,并未导致所有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配子完全败育 ,其作用介于配子消除与花粉灭杀之间。用微卫星标记对这 3个群体的育性基因定位表明 ,它们都位于第 6染色体短臂末端 ,但 WAB450 - 2、WAB450 - 8携带的不育位点与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RM1 90、RM1 33共分离 ,且很可能与 S1等位 ,而WAB450 - 7的不育基因则与位于相邻区间的 RM2 53呈松散连锁 ,可能与 WAB450 - 2、WAB450 - 8的育性位点不同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 种间杂种 育性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高原气修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87作为父本,96B-138为母本进行转育,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64S.育性研究表明,K78S和K1564S的不育期比C49S-87长15d以上,抗生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善,在云南海拔1600m以上的多数生态区都可实现安全制种.

关键词: 高原气候 选育 育性 温光敏核不育系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CSCD

摘要: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 87作为父本 ,96B 13 8为母本进行转育 ,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 ,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 64S。育性研究表明 ,K78S和K15 64S的不育期比C49S 87长 15d以上 ,抗病性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进 ,在云南海拔 160 0m以上的多数生态区都可实现安全制种

关键词: 温光敏核不育系 小麦 高原气候 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CSCD

摘要:最大限度控制育性的遗传漂移 ,是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提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 C4 9S- 87进行连续三年五代的育性提纯 ,初步建立了一套株系选择与冬、夏播育性连续鉴定相结合的不育系育性提纯方法 ,并获得了保持原不育系生物学特性、株间育性差异更小、完全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显著提高的 3个株系。本文还对育性遗传漂移的产生原因及控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 小麦温光敏不育系 育性 提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CSCD

摘要: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 代的育性表达基因不同 ,F1的育性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 ;但F2 育性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 ;并受主基因控制。 (2 )南京 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育株 ,不育株与可育半不育株比例符合X2 检验 1∶1理论值的分界以 5 %和 10 %居多。 (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育性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秋光的S - 8育性恢复基因与该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关键词: 光壳稻 育性表达 籼粳交 广亲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栽培稻形态生理及与亚洲栽培稻种间育性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非洲栽培稻 ( O.glaberrima steud.)的形态、生理和亚、非栽培稻种间育性的研究表明 ,非洲栽培稻叶舌短而圆 ,株高多为 80~ 1 0 0 cm,稻穗极少 2次分枝 ,柱头外露率高 ,地稻瘟病、纹枯病有较强抗性 ,感光性较强 ,在思茅夏季大部分不抽穗。亚洲栽培稻 ( O.sativa L .)与非洲栽培稻的杂交 1代育性较低 ,在 3 0 9个组合中 ,仅 1个组合结实率为 1 5% ,其余在 5%以下 ,育性主要由两亲染色体同源性的高低所决定 ,少数存在核质互作的影响

关键词: 非洲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种间杂交 育性* 生理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矮64S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研究

杂交水稻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培矮 6 4S在云南中海拔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可育期 ;在低海拔地区有较长的不育期 ,没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及可育期。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 2 3.5℃ ,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是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及雌雄蕊形成期。培矮 6 4S在云南自然生态条件下有广泛的制种区 ,也可以找到繁殖的最佳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培矮64S 育性转换 临界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