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花生(模糊匹配)
26条记录
间作模式及氮、磷肥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15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及不同施氮、磷肥用量对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群体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四种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均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LER大于1,尤其在2∶2间作模式下,其LER为1.40,间作体系总产量及总净产值最高,间作优势最显著。在不同氮、磷肥水平下,玉米花生2∶2间作模式的LER为1.49~2.53,尤其在低氮、高磷水平下间作优势最高。在2∶2间作模式下,不同施氮、磷水平各花生品种产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而玉米产量及间作体系总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本试验范围内,间作产量优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大幅度减少,施磷水平处于高水平(180kg/hm2)时,间作体系总产量最高。说明玉米花生间作选用2∶2模式,减量施氮,增施磷肥,并选用适宜的耐荫花生品种,可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生高效间作模式及适宜花生品种筛选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油用大粒花生新品种云花生5号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5号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4年以桂花17为母本,豫花93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油用型大果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适应性广、产油量高、果大、耐贮藏等优良性状,适宜在云南省各主要花生区推广种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2009~2010年连续2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在2012年云南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 012.9、2 891.7 kg/hm2和1 379.1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1位,适宜云南省花生产区种植。2013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选育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皮小粒油食兼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3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云花生3号(Arachis hypogaea L.)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为其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介绍云花生3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分析其产量表现及其稳定性。[结果]云花生3号是利用外国资源与云南地方品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和改良系谱法育成的早熟优质花生新品种。其粗脂肪含量50.32%,蛋白质含量26.50%,油酸含量38.93%,亚油酸含量38.88%,油亚比1.00,属典型的红皮小粒高含油量高蛋白质花生品种,也是我国至今唯一通过品种审定(登记)的红皮小粒花生品种。多点试验中,荚果产量3 615.9 kg/hm2,仁产量2 570.1 kg/hm2,产油量1 293.3 kg/hm2,大面积生产一般荚果产量3 000 kg/hm2左右,鲜食产值达2.5万元/hm2左右,最高鲜花生单产1.6万余kg/hm2,产值6.4万元/hm2,并表现抗旱、耐瘠、适宜套作等优良特性,于2012年通过云南省品种认定。已在云南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应用2万hm2以上,并引进贵州、海南等省种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云花生3号中早熟、高产、品质优,适宜云南全省种植,也可在我国南方条件类似花生产区种植。

关键词: 花生 红皮 油食兼用型 选育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4号的选育与应用

作物研究 2013

摘要:花生4号系以盐津花生为母本、桂花17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单株选择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及2009~2010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2012年云南全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3 719.4、2 636.9和1 297.0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三位,适宜在云南全省花生产区种植。

关键词: 花生 育种 云花生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皮小粒油食兼用花生新品种云花生3号的选育与应用(英文)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3

摘要:[目的]探讨云花生3号(Arachis hypogaeaL.)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为其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介绍云花生3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分析其产量表现及其稳定性.[结果]云花生3号是利用外国资源与云南地方品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和改良系谱法育成的早熟优质花生新品种.其粗脂肪含量50.32%,蛋白质含量26.5%,油酸含量38.93%,亚油酸含量38.88%,油亚比1.00,属典型的红皮小粒高含油量高蛋白质花生品种,也是我国至今唯一通过品种审定(登记)的红皮小粒花生品种.多点试验中,荚果产量3615.9kg/hm2,仁产量2570.1kg/hm2,产油量1293.3kg/hm2,大面积生产一般荚果产量3000kg/hm2左右,鲜食产值达2.5万元/hm2左右,最高鲜花生单产1.6万余kg/hm2,产值6.4万元/hm2.并表现抗旱、耐瘠、适宜套作等优良特性,于2012年通过云南省品种认定.已在云南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应用2万hm2以上,并引进贵州、海南等省种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云花生3号中早熟、高产、品质优,适宜云南全省种植,也可在我国南方条件类似花生产区种植.

关键词: 花生 红皮 油食兼用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贵高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引导和深化云贵高原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提升花生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云贵高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南盘江、金沙江、怒江、乌江及清水江流域海拔1600m以下的丘陵、坝区与河谷盆地;生产上,种植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严重,栽培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花生深加工能力弱;受生态条件所致,花生品质属食用中蛋白、油用低脂肪花生区,O/L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该区东部、西南部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偏高,O/L比值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同时,花生品质与海拔高程有关,海拔愈高,品质指标值愈低。垂直高差大的地形和立体的气候条件影响着花生品质质量。

关键词: 云贵高原 花生 现状特征 花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盆地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种植分布广,规模种植区域相对较集中,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商品性差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和深加工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了花生生产现状特征及花生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限制,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油亚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南高北低,而脂肪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是东部丘陵区高于西部平原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指出该区应紧紧围绕花生作为区域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以大幅度提升花生种植效益为核心,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和基地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提升深加工水平,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农田生物互补源",促进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花生 现状特征 花生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花生学报 2003

摘要:对云南省花生的叶斑病病原菌作了分离和鉴定,于花生成熟期从病株的叶部取样分离出花生叶斑病病菌株10个,经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是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3个菌株是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回接试验结果表明: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为Cercosporaarachidicola Hori和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

关键词: 花生 早斑病 晚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02

摘要:对法国CIRAD和中国云南的高产栽培方案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花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变化,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云南,花生产量达2500.0~3083.3kg/hm2时,花生高产群体密度以27万株/hm2为宜。

关键词: 花生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