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稻细胞核DNA提取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药用野生稻是中国最具利用价值的野生稻资源之一,具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改良栽培稻培育新品种的宝贵基因库,而其CC基因组的优良基因有望以大片段形式通过B IBAC等载体转化到栽培稻中。B IBAC文库不仅能作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的载体,而且能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克隆片段导入植物基因组直接进行转化,可用于筛选分离基因等研究。如何获得基因组DNA大片段非常关键,本研究采取琼脂糖包埋基因组的方法获得大片段DNA,并对其中的一些步骤进行了优化,为构建药用野生稻B IBAC文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值得在其它植物类似研究中参考。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BIBAC载体 基因组大片段DNA制备


云南三种野生稻原生境植物种群的调查及比较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境内的3种野生稻40个原生境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考察,共记录植物159种,分属于51科。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对野生稻原生境植物种类进行分类,乔木层植物共6科1亚科11种,灌木层植物共29科60种,草本层植物共20科88种;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的植物种类95%为草本层,疣粒野生稻的植物则有明显的垂直层次结构。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物共计20种,均为特有植物种,分属于5科,主要为禾本科和莎草科;药用野生稻原生境植物共计25种,分属于19个科,特有种15个;疣粒野生稻原生境植物共计125种,分属于45科,特有植物种数达117个。最后就3种野生稻原生境植物种类调查的意义、外来物种对野生稻的原生境威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珍稀濒危植物——云南药用野生稻自然生态群的新发现及其特性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包括云南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 .exWatt.,染色体组CC ,染色体数2n =2 4 )是宝贵的基因资源库 ,自然分布急剧减少。 2 0 0 1年 ,在云南耿马孟定遮甸新发现了1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 ,该地药用野生稻植株高度可塑性大 ,可以根据密度和荫蔽情况自动大幅度调节株高 ;比其它生态群的结实率高 ;而其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抗稻瘟病能力中等偏上 ,抗白叶枯病害能力强 ,抗螟虫和稻飞虱能力也很强。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居群药用野生稻蛋白质含量比其它野生稻的高 ,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 ,说明品质较好。本发现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药用野生稻原生地保护 ,以及试验结果对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