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ugarcane smut(模糊匹配)
21条记录
甘蔗重要病害分子检测技术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快速有效地对甘蔗重要病害病原进行诊断检测,明确监测病害的病原是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害的基础和关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通过探索研究、改进创新、优化建立了甘蔗黑穗病、锈病、白条病、宿根矮化病、赤条病、花叶病、斐济病、黄叶病、杆状病毒病和白叶病等10种重要病害13种病原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甘蔗病害的有效诊断和防控、脱毒健康种苗检测及引种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甘蔗 重要病害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系)及引进品种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选用近年选育的甘蔗新品种(系)、中间材料及引进品种和对照品种合计48份材料,进行人工接种抗黑穗病鉴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新植蔗试验中,高抗及抗病的材料为41份,占85.4%;宿根蔗试验中,高抗及抗病的材料为21份,占43.8%;试验中58.3%的参试材料宿根蔗发病率较新植蔗的发病率高。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黑穗病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高产高糖多抗甘蔗育种技术培训总结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笔者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美国农业部运河点甘蔗育种站开展了为期180d的访问学者工作,重点就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和锈病接种胁迫开展了合作研究。同时,全程参与了对方杂交组合选配,杂交种子生产,家系评价,多个试验圃品系筛选,主要病害抗性鉴定工作。现将开展的合作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甘蔗 早期选择 育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黔糖5号抗病性分子鉴定与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病性是甘蔗品种选育的目标之一。了解和掌握新育成的优良品种的抗病性,对于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有效利用抗病基因进行科学防控甘蔗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老品种黔糖3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症状诊断、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RT-PCR检测和人工接种等技术对新品种黔糖5号的抗病性进行了系统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种黔糖5号免疫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病(SCSMV),高抗甘蔗褐条病、甘蔗眼斑病、甘蔗花叶病毒病(SCM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Sr MV);抗甘蔗黑穗病。研究结果为新品种黔糖5号的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蔗 黔糖5号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甘蔗栽培原种的宿根萌发率、分蘖率、株高、茎径、锤度、蔗糖分及自然条件下感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0份材料宿根萌发率为7%~184%,分蘖率为0~360%,宿根蔗中有效茎数、株高、茎径、锤度和蔗糖分值最高的材料分别是光泽竹蔗、四川芦蔗、拔地拉、德阳大叶子和28NG251。以各性状的前10份优异材料进行评价,筛选出21份含有2个以上优良性状的材料,含3个优良性状的有11份材料,含4个优良性状的有1份材料,其中以热带种14NG124的综合性状最佳。从感病率来看,中国种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的比率高于热带种和印度种,其中德阳大叶子、广西竹蔗和文山蔗同时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

关键词: 甘蔗 栽培原种 宿根蔗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黑穗病孢子侵染甘蔗品种NCO376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对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2免疫的甘蔗品种NCO376作为寄主材料,在云南开远蔗区搜集黑穗病孢子,依照浸渍、割苗涂抹、抖黑粉孢子、菌液浇灌等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甘蔗黑穗病菌的侵染实验,针对NCO376的抗性和黑穗病生理小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5×106个孢子/mL的浸渍组试验中对照的侵染率为16%,割苗涂抹侵染率为25.8%,侵染率最高,菌液浇灌侵染率最低为2.5%;清水浸渍组试验中菌液浇灌侵染率为0,割苗涂抹侵染率为13%,抖黑穗孢子侵染率为0。材料NCO376在浸渍组中,割茎涂抹处理侵染率>抖黑穗病孢子处理>对照>菌液浇灌处理;清水浸渍组中,割茎侵染率较高,菌液浇灌和抖黑穗病孢子相对不容易侵染宿主材料。依据标准的浸渍组对照试验,云南开远蔗区可能有新的生理小种存在。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 NCO376 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特高糖优良甘蔗新品系云蔗02-588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蔗02-58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系。多年多次试验,该品系10月份平均蔗糖分可达13.99%,全期(11~3月)平均蔗糖分达17.26%,最高蔗糖分可达20.97%,早熟、高糖种性十分突出。该品系兼具有效茎多、宿根性强,高抗黑穗病和脱叶性好等优良性状。可在蔗区热量充足、水肥条件好的蔗地作为特早熟高糖品种推广应用,同时可作为特早熟、特高糖基因源杂交利用。

关键词: 甘蔗 蔗糖分 早熟高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甘蔗黑穗病鉴定体系在云南甘蔗抗病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澳大利亚抗甘蔗黑穗病鉴定评价方法,对14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采用的对照品种在澳大利亚和云南两地试验的平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品种平均发病率和标准分级的回归方程为对数函数,经回归计算的分级值,其抗性反应型分类与统计学分类能实现良好的统一,澳大利亚的鉴定方法可用于云南甘蔗黑穗病鉴定研究。

关键词: 抗黑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甘蔗 应用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

中国糖料 2006

摘要:甘蔗栽培种与细茎野生种及其F1、BC1杂交获得的细茎野生种的F1、BC1、BC2杂交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与细茎野生种及其F1、BC1之间的杂交容易成功,其亲和力强、结实率与杂交真实率都比较高,容易获得它们的真实杂交种,并通过抗性、糖分、产量鉴定,获得一些抗旱、抗寒、抗黑穗病、高产、高糖的优良创新种质,为选育抗逆性、抗病性强、高产、高糖的优良亲本和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Sp71-6180的引种试验初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Sp71-6180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1995年从墨西哥引进,经过引种疫情检测、繁殖观察、试验筛选和全省甘蔗品种区试及生产示范选择而成的优良甘蔗新品种。Sp71-6180出苗整齐,生势强,脱叶性好,成茎率高,宿根性强,为中小茎种,早熟高糖高产种。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产蔗100.95t/hm2,比对照ROC10增产24.1%,比桂糖11号增产16.6%;甘蔗平均含糖分14.89%,比对照ROC10高0.58%,比桂糖11号高0.59%,其中,11月份甘蔗含糖分13.27%,较二对照高1.36%~1.63%;平均含糖15.6t/hm2,比对照ROC10增产30.1%,比桂糖11号增产25.4%。该品种适宜于旱地栽种,适应性广,经过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为1级高抗。该品种表现优良,达到国家甘蔗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Sp71-6180 引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