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料
》
2003
摘要:云蔗89-7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新品种。其萌苗率高,分蘖中等,蔗苗整齐健壮,生长势强,拔节早,蔗茎粗壮直立,公顷有效茎75000多株,单茎重实,蔗茎产量85~100t/hm2,比对照种(桂糖11、ROC10、选蔗3号)增产9%~15%;平均甘蔗含糖分13.74%,比对照高0.2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公顷含糖量12.14~13.7t,比对照提高10%~15%左右。宿根性强,中抗黑穗病、高抗嵌纹病,耐旱力较强,抗倒伏,在海拔1200m以下的蔗田或土层较深厚的旱地种植,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云蔗89-7
选育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2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信息市场的潜力很大 ,要发展我国的农业就必须培育自己的农业信息市场。本文就我国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信息
信息市场
培育
发展
《昆虫知识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以蚕豆作为寄主作物 ,南美斑潜蝇作寄主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纱网笼罩进行潜蝇姬小蜂DiglyphusisaeaWalker的人工繁殖方法
关键词:
潜蝇姬小蜂
繁殖
蚕豆
《种子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繁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推进种子标准化繁育进程的主要任务是加速种子标准化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作者对种子标准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认为种子标准化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种子
标准化
繁育
关键技术
《云南科技管理
》
2002
摘要: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而农业科技进步创新首先体现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中。因为育种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种子商品化和产业化,种子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回顾“九五”以来我所科研工作,积极引进优良材料是提高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培育种业科技龙头企业,就是要突出创新,加强技术集成,走育繁推销一体化的道路。总之,引进、创新、发展是我所提升育种技术,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粮食作物
育种
种子
产业化经营
综述
《种子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的特用玉米 (青食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爆裂玉米及彩色玉米 )国内外遗传研究的进展 ,指出了它们的特点、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 ,对有关的研究作了评述 ,为特用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遗传
育种
特用玉米
《中国麻业
》
2002
摘要:简要介绍大麻经济利用价值,综述国内外大麻育种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工作作出展望。
关键词:
大麻
经济利用价值
育种现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利用小麦温光型核不育系C49S-87作为父本,96B-138为母本进行转育,通过早代和冬、夏播不同条件对育性进行连续选择和鉴定,育成对强光照钝感、适应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的新不育系K78S和K1564S.育性研究表明,K78S和K1564S的不育期比C49S-87长15d以上,抗生和异交结实性也有明显改善,在云南海拔1600m以上的多数生态区都可实现安全制种.
关键词:
高原气候
选育
育性
温光敏核不育系
小麦
《云南热作科技
》
2001
摘要:茶树新品种76-38号是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南糯大叶茶群体后代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良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较好,适应性强。
关键词:
茶树
76-38号
系统选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利用常规回交并结合抗病基因同步跟踪鉴定的手段 ,把在云南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 3个抗稻瘟病基因Piz ,Piz -t,Pi2 5 (t)导入到粳型杂交稻育种材料南 2 9恢复系、H14中 ,获得了BC4F3 代抗病基因纯合单株 ,通过测配试验 ,结果表明这些恢复系具有强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
稻瘟病
抗病基因
杂交稻
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