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褐斑病在桑园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
《蚕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最严重的桑树病害之一,调查该病害在桑园的空间分布和建立相应的抽样技术,可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3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及改进m*-m)和测定5种聚集度指标,确定桑褐斑病病叶在试验桑园内桑树上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低密度时个体群相互排斥且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着个体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当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病叶个体群呈均匀分布。应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的结果显示,造成桑褐斑病在桑园大量集中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如气候、桑树栽培条件等。依据Iwao m*-m模型建立桑褐斑病病叶抽样数公式为N=1/D2(0.33/m+0.89),可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控调查提供参考。
联苯肼酯药后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产卵抑制作用及所产螨卵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联苯肼酯施药后对叶螨产卵及所产卵的影响,在室内通过叶碟法比较了不同浓度联苯肼酯药液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杀螨活性、药后产卵变化及所产螨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1.25~100.00 mg·L-1联苯肼酯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雌成螨均具有显著杀螨活性,药后24 h的LC50分别为7.52和12.42 mg·L-1,药后2种叶螨的成螨产卵受到显著抑制,其产卵抑制率分别为27%~81%和10%~80%,产卵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16和6.86 mg·L-1。2种叶螨药后所产螨卵的孵化率随联苯肼酯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对药后所产卵的LC50分别为24.26和15.28 mg·L-1。因此,联苯肼酯在杀死成螨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产卵抑制作用,且药后所产螨卵的孵化也受到明显影响。
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越冬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蚜茧蜂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的越冬情况,调查了该地2015年1—3月及12月越冬蚜虫的发生及蚜茧蜂寄生僵蚜的情况。结果表明,1—3月保山市越冬蚜虫指数呈增长趋势。其中,保山市隆阳区和施甸县的越冬蚜虫种群发生量较大,蚜情指数介于5%~30%之间。2015年12月中、下旬,隆阳蚕豆、龙陵青菜、腾冲油菜、施甸油菜和昌宁油菜上越冬蚜虫的无翅蚜虫口密度分别为317.39、268.80、84.80、79.98和9.10头/株,隆阳区显著高于其他县;龙陵县青菜上的有翅蚜种群数量显著多于其他4个区(县),其虫口密度为20.70头/株;施甸县油菜上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虫口密度为8.68头/株,显著高于其他区(县),其次为龙陵县和隆阳区,其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僵蚜数量分别为2.60头/株和1.30头/株,二者差异显著。腾冲市和昌宁县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僵蚜数量最低,但该地有蚜茧蜂成蜂活动。说明保山市冬季适合蚜茧蜂生存,可用于防治蚜虫。
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的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菌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并作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42.4%唑醚·氟酰胺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分别为23.344和101.324 mg/L,属中毒级,对家蚕具有极高风险性;22.5%啶氧菌酯SC、80%戊唑醇WP、300 g/L苯甲·丙环唑EC、70%丙森锌WP、80%代森锰锌DP、50%醚菌酯WG和500 g/L百菌清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均大于200 mg/L,属低毒级,22.5%啶氧菌酯SC对家蚕具有高风险性,其他6种药剂对家蚕具有中等风险性至低风险性;家蚕接触农药后中毒症状主要包括拒食、吐液、乱爬、体缩/体软、身体扭曲呈"S"或"C"形等,但家蚕对不同杀菌剂也表现出异样的症状。
作物叶表面对杀螨剂活性的影响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作物叶表面对杀螨剂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otter喷雾塔喷雾叶碟法比较丁醚脲、炔螨特和苯丁锡分别对在桑叶、菜豆叶及蚕豆叶上的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活性差异。[结果]同种杀螨剂在3种作物叶面上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依次为蚕豆叶>菜豆叶>桑叶;3种杀螨剂对蚕豆叶面上朱砂叶螨的毒力依次为炔螨特>苯丁锡>丁醚脲,其毒力分别是其在桑叶上毒力的1.47、2.45、5.41倍;对菜豆叶面上朱砂叶螨的毒力依次为炔螨特>丁醚脲>苯丁锡,其毒力分别是其在桑叶上毒力的1.04、2.71、1.01倍。[结论]由于不同作物叶表面的结构的差异性,影响杀螨剂的毒力,同种杀螨剂在不同作物叶面对朱砂叶螨的致死剂量也存在差异,使用时应根据防治作物选择适当剂量。
新型杀菌剂健达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天然除虫菊素与丁醚脲复配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的发生与危害,并为开发除虫菊素与丁醚脲复配杀螨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玻片浸渍法结合共毒系数法研究天然除虫菊素与丁醚脲混剂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和丁醚脲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h的LC50分别为561.82mg/L和154.67mg/L;除虫菊素与丁醚脲混剂的增效配比为1.55∶1~14.45∶1,共毒系数法评价该配比混剂的防效均呈增效作用,其中,5.42∶1混剂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处理朱砂叶螨24h的LC50和共毒系数分别为85.20mg/L和469.31,其毒力分别是单用除虫菊素和丁醚脲的6.59倍和1.82倍。丁醚脲和除虫菊素混剂具有开发潜力。
关键词: 朱砂叶螨 除虫菊素 丁醚脲 共毒系数 杀螨剂 复配农药
噻嗪酮对家蚕的残毒性试验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噻嗪酮对家蚕残效期,分别用噻嗪酮的1000、500和250 mg/L药液喷施桑树,分别于3、7、21和25 d后采叶饲喂家蚕3龄起蚕,观察噻嗪酮残留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嗪酮1000、500和250 mg/L药液喷施桑树后,其21 d桑叶中残留药剂对家蚕发育历期、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化蛹率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结果可为噻嗪酮用于防治桑园害虫提供依据。
三角坐标图法快速筛选农药三元复配剂的最佳配比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快速获得农药三元复配剂的最佳增效配比。[方法]采用三角坐标图法筛选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三元复配对朱砂叶螨的最佳配比,并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其增效程度。[结果]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的增效配方中的单剂含量分别为56%~63%、34%~63%及2%~~6%,其在三角坐标图中形成增效区域,在该区域内进一步评价各相邻配比混剂的毒力,其中配比(30/27/4.5)混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值为30.53 mg/L,共毒系数为174.79,为该混剂的最佳配比。[结论]三角坐标图法直观反映增效配比区域,便于农药三元复配剂最佳配比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