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程耿(精确检索)
作者:胡银星(精确检索)
作者:程加省(精确检索)
26条记录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51”

云南农业科技 2008

摘要:1选育经过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51(原编号"002-418"或"昆麦3号"、"文麦8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文山州农科所和昆明市农科院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田、地兼用小麦新品种。2007年4月22日进行了省级田间鉴评,于2007年11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予以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6个试点共计146品种次不同棱型大麦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的平均产量是六棱>二棱高秆>二棱矮秆;有效穗二棱矮秆最高且变异系数(c.v.%)最小,六棱最低但c.v.%较大;穗粒数是二棱矮秆最低且c.v.%最小,六棱大麦最高但c.v.%最大;千粒重最高的是二棱高秆且c.v.%最小,六棱大麦的千粒重最低。3种类型大麦3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都是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3因素间的相关性有正有负。偏相关分析同样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大,所有材料、二棱矮秆、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千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g),产量分别增加102.9、68.7、61.8和73.8 kg/hm2;同时二棱高秆大麦穗粒数对增产作用也较显著,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产量增加86.5 kg/hm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增加均对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在3种大麦类型中都居第1位;二棱矮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只有穗粒数和千粒重相互间是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都为负值。

关键词: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棱型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旱地小麦的抗旱性检测与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田麦品种云麦47为对照,云南旱地品种云麦42、云麦50、靖麦11为材料,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生化指标和收获后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片水势在田旱2种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对植物保水力的影响表现为无规律,田麦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旱地品种强,田麦品种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根数比田麦品种多;旱地品种的株高极显著地高于田麦品种;旱地品种的茎粗极显著地比田麦品种粗;旱地品种茎节数比田麦品种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生理生化指标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旱地小麦抗旱性的灰色关联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2007

摘要:选择云南省近期育成和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地小麦品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3个小麦品种及10个性状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抗旱性关联度大小为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根数>茎节数>穗长>退化小穗数>穗粒数>株高>茎粗>不实小穗数。在选育抗旱品种时应注重结实小穗数、千粒重、根数等性状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到茎节数、穗长、穗粒数、退化小穗数、株高等其他性状的选择。各品种抗旱性的强弱依次为靖麦11>云麦50>云麦42。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小麦品种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不同环境对二棱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

摘要:对2004至2007年云南省22品种次的二棱大麦在云南省(高、中、低)3个不同海拔环境下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有效穗、千粒重和生育期在不同环境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株高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在低海拔环境最高,高海拔环境下最低;在低海拔环境下,有效穗和千粒重都显著高于其它两个环境,生育期在高海拔环境下最长,平均比低海拔环境下长2d。相关分析表明在高海拔环境下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为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且穗粒数与产量负相关;在中海拔环境下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低海拔环境下则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通径分析表明在中海拔环境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余环境都是千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在高海拔环境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关键词: 二棱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环境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不同环境对CIMMYT二棱大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2007

摘要:通过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22品种次的二棱大麦在云南省6个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产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和生育期在不同环境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在临沧点最高,曲靖点最低;有效穗在昆明点和保山点最高;千粒重在临沧点最高,在昆明点最低;株高在保山点最高,楚雄点最矮;生育期在曲靖点最长,在临沧点最短。通径分析表明,在楚雄点和大理点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余各点都是千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在昆明点、保山点和曲靖点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关键词: 二棱大麦 环境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