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组织培养(模糊匹配)
116条记录
臭参组培快繁体系研究

中药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臭参腋芽增殖和不定丛芽快速繁殖体系,筛选适宜高效的离体再生途径。方法:选取无菌实生苗高位带芽茎段为腋芽增殖材料、基茎不定休眠芽为丛芽增殖材料,采用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对外植体增殖及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2种外植体中,基茎不定休眠芽是最理想的增殖材料,其继代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1.5 mg/L,增殖系数21.0以上;高位带芽茎段是腋芽增殖的适宜材料,在MS+6-BA 1.5 mg/L+2,4-D 0.5 mg/L培养30 d后,腋芽增殖系数为4.55;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30%蔗糖的1/2 MS培养基,30 d后即可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不定根发生率为90.33%;将生根苗炼苗移栽至腐殖质土壤中,成活率达到100%。结论:成功建立了臭参2种离体再生途径。

关键词: 臭参 腋芽增殖 不定丛芽 组织培养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老虎须组培实生苗快繁技术及其生根炼苗的移栽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快速繁殖老虎须实生苗应用于实际,采用老虎须种子进行消毒,接种获得无菌实生苗,用叶片和叶柄诱导愈伤组织,进行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结果表明:2%次氯酸钠2 mL和0.1%氯化汞8mL组成的消毒液对老虎须种子消毒灭菌效果最好;温度对老虎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好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BA 0.2mg/L+NAA 0.1mg/L;MS+BA 3.0mg/L+NAA 0.1mg/L是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MS+BA 0.5mg/L+IBA 0.5mg/L是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草炭∶珍珠岩为1∶1的基质移植练苗较好。

关键词: 老虎须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蕙兰与朱砂兰杂种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花蕙兰与朱砂兰杂交种子萌发后形成的根状茎为试验材料,采用KT、6-BA和NAA三种外源激素对杂交兰根状茎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激素对根状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单因素实验中,随着激素KT、6-BA浓度的增加,杂交兰根状茎的增殖率和分化率逐渐增加,但不成正比例关系。NAA浓度一定时,6-BA浓度为3 mg/L时,杂交兰根状茎的平均增殖率最高达到290%,6-BA浓度为4 mg/L时,根状茎的平均分化率最高达到85.64%;KT浓度为2.5 mg/L时,平均增殖率最高为300%;KT浓度为3.0 mg/L时,根状茎的平均分化率最高为87.89%。三种激素复合添加对杂交兰根状茎增殖和分化效果最佳。增殖效果最佳的培养基为1/2 MS+6-BA 3.0 mg/L+KT 2.0 mg/L+NAA 0.2 mg/L+琼脂粉7.0 g/L+香蕉80 g/L+蔗糖30 g/L+活性炭1 g/L,根状茎粗壮且长,增殖率高。分化效果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4.0 mg/L+KT 2.5 mg/L+NAA 0.2 mg/L+琼脂粉7.0 g/L+香蕉80 g/L+蔗糖30 g/L+活性炭1 g/L,分化苗生长良好,叶色深绿。本研究为杂交优株实现工厂化育苗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杂交兰 根状茎 组织培养 增殖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

摘要:良种苗木繁育是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实生繁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高压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当前芒果种苗繁育的研究概况,总结了国内外芒果苗木繁育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芒果 实生繁殖 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 高压繁殖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萨大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特产研究 2017

摘要:建立拉萨大黄快速繁殖体系,并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拉萨大黄再生体系。以拉萨大黄种子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拉萨大黄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剥皮种子是拉萨大黄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相对较低的2,4-D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及分化;MS+6-BA1.0mg/L+KT1.0mg/L+ZT0.5mg/L+2,4-D0.5mg/L是最佳的初代培养诱导及分化培养基;MS+6-BA2.0mg/L+KT2.0mg/L+ZT1.0mg/L+2,4-D0.5mg/L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1/2MS+NAA1.0mg/L+2000mg/L活性炭是最佳的生根诱导培养基,生根率98%;炼苗成活率达到90%。

关键词: 拉萨大黄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基对蓝莓“康威尔”组培增殖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蓝莓品种"康威尔"组培苗快繁速度,以"康威尔"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种类对其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LM培养基相比MS,DPD,DKW,RNS,1/2MS,MS,1/4MS,White,N6,WPM,B5培养基更适于"康威尔"不定芽增殖培养,其总增殖系数、有效增殖系数、苗高、植株鲜重和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LM+1 mg/L ZT的有效增殖系数达到15.03。利用DPS软件对各生长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增殖系数与总增殖系数、苗高、植株鲜重和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培养基 蓝莓 组织培养 增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丽菊花园奇迹茎尖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摘要:以大丽菊花园奇迹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灭菌用8ml1%升汞和2ml次氯酸钠,探讨培养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因素对其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BA1.0mg/L;增殖最好培养基为MS+BA 0.3mg/L,诱导所得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可以分化大量再生芽;用MS+NAA0.2mg/L+IAA0.3mg/L作为生根培养基培养15d,生根率可以达到96%;生根苗移栽后成活率为92%。

关键词: 大丽菊 茎尖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组织培养成芋技术快速构建魔芋杂交品系的探索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杂交种子休眠期长和种芋繁殖慢等特性,一粒杂交种子衍生为一个品系至少需3~4年,选育周期长成为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选取曲靖花魔芋异株人工授粉约1个月左右的幼嫩杂交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获得了试管微型芋。研究表明:剥去绿色的外层果皮及叠生木栓组织后具有活性的杂交种子(块茎原始体)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是MS+6BA 1.5 mg/L+NAA 0.4 mg/L+白糖3.0%,诱导率达100%;适宜诱导不定芽培养基是MS+6BA 0.8 mg/L+NAA 0.4 mg/L+白糖3.0%,分化率达63%;适宜诱导试管微型芋培养基是1/2MS+NAA 1.0 mg/L+PP3330.4 mg/L+白糖5.0%,诱导率为93%,培养35 d左右,收获试管芋平均1~3 g。本研究对幼嫩杂交种子组织培养和试管微型芋的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探,1年内即可构建单粒杂交种子衍生的品系,为品系比较和选择提供了材料,为加速魔芋杂交育种进程提供了一项关键技术。

关键词: 魔芋 杂交种子 组织培养 试管微型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滇龙胆组织培养的研究

植物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得寻找其原植物的合适替代品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组培材料代替野生药用植物作为药源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筛选合适的组培材料作为野生药用植物替代资源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滇龙胆组织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肉质部、茎、叶)、增殖苗(肉质部、茎、叶)、生根苗(根、茎、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从原始FTIR光谱图上看,滇龙胆肉质部和根部峰形相似,茎和叶峰形相似;(2)二阶导数光谱图扩大了样品间的差异。在龙胆苦苷的主要吸收峰1612 cm-1附近,吸收峰强度依次为:生根苗叶>增殖苗叶和生根苗茎>增殖苗茎>愈伤组织叶,愈伤组织茎及肉质部、增殖苗肉质部和生根苗根部在该处无吸收峰;(3)PLS-DA得分图表明,同一组培阶段相同组织部位样品聚集在一起,而愈伤组织、增殖苗、生根苗及其各组织部位能够较好的分开。其中:肉质部、根部与茎叶之间距离较远,表明其化学成分和含量可能差异较大;肉质部和根部样品间距离较近,茎和叶样品间距离也较近。二阶导数光谱图显示,组培材料有望代替其原植物满足药用需求;若以龙胆苦苷含量为评价对象,生根苗叶则可能具有更大的开发潜能,有望代替野生滇龙胆以缓解其资源稀缺局面。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简便有效地对药用植物不同组培阶段不同组织部位的替代潜力及开发利用进行初步评估。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药用植物 组织培养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滇龙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萁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孢子为外植体对芒萁进行组织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孢子萌发和孢子体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孢子体萌发阶段最适培养基组合是1/2MS培养基+30 g/L蔗糖+7 g/L琼脂,pH值5.8~6.0;原叶体增殖阶段,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MS+NAA 1.0 mg/L+6·BA 1.5 mg/L+蔗糖30 g/L+琼脂7g/L;孢子体的诱导最适培养基组合是1/2MS培养基+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

关键词: 芒萁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孢子体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