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野生稻(模糊匹配)
34条记录
云南野生稻中Xa21基因外显子Ⅱ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遗传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Xa21是已经分离克隆的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根据已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外显子Ⅱ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云南3种野生稻及其他稻种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只有普通野生稻(景洪普通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及长雄野生稻中扩增到了长400bp的目的片段,而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及栽培稻中均没有扩增到目的片段。通过序列比较发现所克隆的序列同长雄野生稻的氨基酸序列变化是随机的。

关键词: 野生稻 Xa21外显子Ⅱ DNA序列 同源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对土壤环境中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对云南不同野生稻植株中氮、磷、钾、铁、镁、硼的含量及其相应生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稻作材料和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根据植株材料中矿质元素含量与相应生长土壤中可利用的元素含量的比值,初步探讨了云南不同野生稻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野生稻 营养元素 吸收能力 P/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珍稀濒危植物——云南药用野生稻自然生态群的新发现及其特性

云南植物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包括云南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 .exWatt.,染色体组CC ,染色体数2n =2 4 )是宝贵的基因资源库 ,自然分布急剧减少。 2 0 0 1年 ,在云南耿马孟定遮甸新发现了1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 ,该地药用野生稻植株高度可塑性大 ,可以根据密度和荫蔽情况自动大幅度调节株高 ;比其它生态群的结实率高 ;而其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抗稻瘟病能力中等偏上 ,抗白叶枯病害能力强 ,抗螟虫和稻飞虱能力也很强。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居群药用野生稻蛋白质含量比其它野生稻的高 ,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 ,说明品质较好。本发现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药用野生稻原生地保护 ,以及试验结果对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生态群 抗病 野生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新害虫——食禾梯管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食禾梯管蚜(Brachysiphoniellagraminivora)于2000年由张丽坤和张广学定名,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的无翅孤雌蚜。笔者于2003年4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的野生稻上发现大量蚜虫危害,经鉴定是食禾梯管蚜。对其有翅孤雌蚜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和描述,并列出梯管蚜属(BrachysiphoniellaTakahashi)已知3种的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检索表,提供实际工作中鉴别使用。

关键词: 野生稻 新害虫 食禾梯管蚜 有翅孤雌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新害虫食禾梯管蚜的空间分布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N=(11.9688/m+0.8698)/D2,元江普通野生稻N=(2.8043/m+0.6183)/D2,景洪普通野生稻N=(2.4566/m+1.1873)/D2;并根据最适抽样数公式确定既定精度抽样停止线。

关键词: 野生稻 食禾梯管蚜 空间分布型 最适抽样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现有资料 ,采用当地人员参与性考察调查方法 ,在 2 0 0 2年 10月和 2 0 0 3年 3月对云南省玉溪市、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和临沧地区 16个县 (市 )的 93个野生稻原生境进行了考察核查。发现原先记载的 93个野生稻分布点中只有 30个点还存在野生稻 ,同时又发现了 10个疣粒野生稻新分布点。现存野生稻分布点合计 4 0个 ,其中普通野生稻 1个点、药用野生稻 2个点和疣粒野生稻 37个点。这 4 0个野生稻点分布于 6个地区 (州、市 ) 16个不同的县 (市 ) ,其中 35个点集中分布在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12个县 (市 )。普通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约 1334m2 ,2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均约为 334m2 ,37个疣粒野生稻分布点的面积变幅较大 ,从少量几丛到 13340 0m2 以上 ;分布面积不少于 13340m2 且密度在中等以上的分布点全省只有 8个 ,这 8个点中有 4个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思茅市 ,2个点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 ,还有临沧地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双版纳景洪市各有 1个分布点。

关键词: 野生稻 分析 分布 现状 云南 考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盆栽试验对 2 0份野生稻和 5份非洲栽培稻材料的稗草出苗率、距离稻株不同范围播种的稗草株高和干重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 ,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 ,将其划分为 6类。再以稻叶水提液培养稗草 ,依其发芽抑制率、芽长抑制率、根长抑制率和发芽指数 ,再次聚类并划分为 5类。盆栽和浸提液试验中效果均好的 3份野生稻S3 7、S6 8、S72和 1份非洲栽培稻Y1 1 0 0 2确定为具有化感作用潜力的资源 ;盆栽试验效果好 ,但浸提液生物活性差的 2份 (S1 1 3、Y1 1 0 0 4 )确定为竞争作用强的资源 ;盆栽和水提液试验均表现较差的 5份野生稻材料 (S4 3、S4 7、S4 0、S73、S1 1 1 )和 2份非洲栽培稻(Y1 1 0 0 5、Y1 1 0 0 1 )为非抗性材料。

关键词: 野生稻 稗草 抗性 评价

野生稻化感抗(耐)稗草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采用盆栽筛选与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了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近源种中尼瓦拉野生稻(O.nivar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短舌野生稻(O.barthii)和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5个种120份单株材料对稗草的异株克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较返青期有较强抑制作用;长雄野生稻(S37)对稗草发芽、株高具有抑制作用;短舌野生稻(S46)及普通野生稻(S72)对稗草的影响为距离稻株越近,对稗草的株高与干重抑制越大;野生稻的分蘖力与抑草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野生稻 稗草 抗(耐)草作用

云南野生稻不同染色体组型和外植体材料的离体培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CSCD

摘要: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花粉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0%~11.8%之间,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在18.0%~35.2%之间,茎叶培养则在12.0%~25.0%之间。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再分化为绿苗的分化率在8.3%~100.0%之间。疣粒稻组培特性最好,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景洪普通野生稻次之,药用稻最难组培。本文建立了疣粒、东乡、景洪普野3种野生稻的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野生稻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资源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NBS LRR类和STK类抗病基因结构中的氨基酸保守区域 ,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PCR扩增及克隆 ,从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Griff.)、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疣粒野生稻 (Oryzameye rianaBaill.)中共获得 14类NBS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7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2类 ,疣粒野生稻中的有 6类。药用野生稻中TO12代表序列与普通野生稻中TR19代表序列 ,同属一类 ,且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说明不同种野生稻中的同一类 (聚类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是完全一致的。同时 ,还获得 5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4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1类。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 ,发现笔者克隆到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L6、N、Bs2、Prf、Pto、Lr10和Xa2 1等的氨基酸同源性都相当低 (均低于 2 5 % ) ,暗示了这些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

关键词: 野生稻 抗病基因 NBSLRR同源序列 STK同源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