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丁醚脲、溴虫腈与苯丁锡不同组合物对家蚕的联合毒性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苯丁锡+溴虫腈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不同配比混剂对家蚕的毒性。[方法]以食下毒叶法评价了各配比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92.5%~95.0%丁醚脲与5.0%~7.5%溴虫腈混剂、53.5%~94.3%丁醚脲与5.7%~46.5%苯丁锡混剂及35.0%~78.4%丁醚脲、18.8%~62.9%苯丁锡与2.1%~7.8%溴虫腈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联合毒性为中等毒级,联合作用系数介于0.5~2.6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即未增加毒性;85%~88%苯丁锡与12%~15%溴虫腈混剂的联合作用系数显著大于2.6,表现为增效作用,即增加了对家蚕的毒性。[结论]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在增强杀螨作用的同时,未增加对家蚕的毒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新磷氮霉素A对几种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磷氮霉素A对几种病原菌的药效。[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及田间药效常规法测定该化合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新磷氮霉素A对百合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抑制效果较好,其次是尖孢镰刀菌,EC50值分别为28.91、64.92、512.16 mg/L,但烟草赤星病菌对新磷氮霉素A的敏感性较强;10%新磷氮霉素A 150 mg/L对百合灰霉病、烟草赤星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论]为新磷氮霉素A防治几种病原菌的大田防治提供了剂量筛选依据。


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毒素及其与致病性关系
《植物病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间毒素的差异及毒素与病菌致病性的关系,本研究选用致病性差异较大的3个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株,采用乙酸乙酯法提取其毒素,用水稻幼苗浸根法和种子发芽抑制法测定毒素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TLC法分析毒素组分及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单细胞产毒素量与菌株的致病性强弱成正相关;供试的3个菌株,无论其致病力强弱,其产生的毒素只要有足够的量,都能抑制水稻种子发芽,也能使水稻幼苗萎蔫,且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菌株间毒素组分和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一些特异的组分是否与其致病性有关,需要深入研究。


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3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熟茶的饮用安全性,以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为对照,采用茶汤灌胃昆明种小鼠法分别对3个茶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测得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的LD50分别为:12.21,13.99,12.58 g/kg体重;对应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14.06~10.61,15.80~12.39,14.32~11.00 g/kg体重。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3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范围的物质。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具有很高的饮用安全性。


柠檬苗期一种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在云南省瑞丽市柠檬上发生一种严重的苗期新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柠檬苗的嫩叶、嫩梢和茎,症状表现为褐色叶斑,枝梢枯,严重时植株叶片全部脱落,甚至整株干枯而死。本研究从柠檬苗的病叶和茎上分离得到23株菌株。对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的观察表明,这些菌株都属于疫霉属棕榈疫霉。致病性测定证明,该菌为柠檬苗疫病的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其中4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3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在90%左右。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21.372、133.392、133.833mg/L和814.071mg/L,其中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4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溴虫腈对家蚕起蚕不同性别的毒力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吡咯类杀虫剂溴虫腈对家蚕不同性别的毒力差异。[方法]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卵2为供试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溴虫腈对家蚕雌、雄2~5龄起蚕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溴虫腈对该品种雄蚕各龄期起蚕的LC50都高于同一龄期的雌起蚕,不同龄期中溴虫腈对3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的毒力最大,然后依次为2、4、5龄雌起蚕和雄起蚕。[结论]家蚕起蚕雌雄性别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指导蚕桑安全生产、专养雄蚕和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了参考。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及亚致死剂量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哒螨灵、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辛硫磷和吡虫啉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家蚕的毒力,并研究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和吡虫啉4种杀虫剂的2种亚致死剂量(LC5、LC15)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选择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辛硫磷>敌敌畏>哒螨灵>溴虫腈>炔螨特,其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256、0.556、8.912、50.689、119.715、351.691 mg/L,毒力皆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加;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3种杀虫剂的LC5、LC152种亚致死剂量对存活家蚕幼虫的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相同药剂不同亚致死剂量间对家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