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及与2种混伪品的对比鉴别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白及(滇产)与2种常见混伪品进行对比鉴别,建立白及真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着重对药材的表面特征及横切面和粉末等显微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白及与混伪品云南独蒜兰、滇黄精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态、纹理、断面、气味等性状特征及横切面和黏液细胞、针晶、纤维、导管及淀粉粒等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白及真伪品.[结论]建立了一套利用性状和显微特征鉴别白及真伪品的方法,为准确鉴别白及的真伪提供依据,也为市场监督检查提供参考.
野生鸡瑽菌鉴定及最适菌株、培养基的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和利用鸡瑽菌(Termitomyces)野生种质资源,在广泛收集临沧鸡瑽菌菌株的基础上,通过测定ITS序列,结合Gen Bank已有序列,分析了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了最适菌株及其培养基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证明,供试菌株与Termitomyces属内的其他物种能很好地聚在一起,但又被分为明显的两大类和四小类。在YPD培养基上其生长特性存在差异,其中菌株4279表现最优,随后依次是2871与2878,而4288表现最差。菌株4279在供试的11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在牛粪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最快,达(0.77±0.04)mm/d,与在其他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之,ITS序列分析能够解决鸡瑽菌属种类混淆的问题,可用于真菌的分类鉴定;优良菌株4279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50 g牛粪+20 g葡萄糖+15 g琼脂+2 g蛋白胨,培养基成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大。
杜鹃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从昆明市郊的杜鹃盆花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品,经病原分离和纯化得到形态一致的6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将该杜鹃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 H值、温度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适合的为葡萄糖;有利于该病原菌生长的有机氮为蛋白胨,无机氮为硝酸钾;病原菌在15~35℃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于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p H值为6~8;适于产孢的培养基为MA培养基。
滇重楼灰霉病及其病原鉴定
《中国中药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霉病是滇重楼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引起滇重楼花器腐烂而导致种子绝收,该研究通过田间病害调查,掌握了该病发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带病组织和菌核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并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梗葡萄状分枝,分生孢子椭圆形,长9.70~13.70 μm,平均(11.32±0.82) μm,宽(7.05 ~9.12) μm,平均(8.24±0.48) μm,精孢子球形,直径(3.34±0.31) μm,病原菌在发病植株及PDA培养基上均易产生黑色菌核,基于形态特征鉴定病原菌为一种葡萄孢属Botrytis真菌.基于病原菌RPB2,HSP60,G3PDH基因及其联合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该病原菌为葡萄孢属真菌一个新种,该菌最适培养温度为20℃,最适pH为8,持续光照会抑制病原菌生长.
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检测与分子鉴定
《中国科技成果 》 2017
摘要:本研究针对甘蔗种苗传播病害诊断检测基础薄弱、主要病害病原种类及株系(小种)不明等关键问题,以严重为害我国甘蔗生产的黑穗病、宿根矮化病、病毒病、白叶病等种苗传播病害为对象,系统建立了9种种苗传播病害11种病原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探明了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种类及主要株系(小种),明确了重点监测的病原目标基因;首次检测报道了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白叶病植原体、高粱坚孢堆黑粉菌,分子鉴定明确了SrMV的1个强致病性新分离物HH-1;研究明确了RSD病菌致病性及分布流行特点,揭示了不同品种RSD感染状况;研究形成了甘蔗种苗传播病害(RSD)种苗检测技术,制定颁布了标准化技术规程.研究成果获得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为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精准有效诊断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奠定了重要基础.
‘紫娟’茶花色苷的分离鉴定
《食品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次以MCI gel CPH 20P(75~150μm)树脂和Sephadex~(TM) LH-20葡聚糖凝胶为层析柱填料,对‘紫娟’茶花色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5%乙酸-甲醇溶液和5%乙酸溶液对花色苷提取液梯度洗脱,得到6种花色苷组分。采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对‘紫娟’茶花色苷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紫娟’茶鲜叶中分离出的花色苷为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O-(6-(Z)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Z)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O-(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
关键词: ‘紫娟’茶 花色苷 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结构鉴定
1株巨大口蘑的鉴定及培养基中无机盐优化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从采集自云南临沧的野生口蘑子实体中分离获得菌株YAASM4295,利用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以不同的无机盐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各筛选出2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种无机盐及其正交组合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到的菌株为巨大口蘑,供试无机盐对其菌丝生长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促进作用,其中0.1 mg·m L~(-1)MgSO_4、0.1 mg·m L~(-1)K_2HPO_4、0.05 mg·L~(-1)CoCl_2、0.05 mg·L~(-1)Mn Cl_2对该菌生长与生长势的促进作用最大,且与其它处理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4种无机盐协同作用对该菌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Mg SO4>CoCl_2>MnCl_2>K2HPO4;最佳组合为0.2 mg·m L~(-1)Mg SO4+0.1 mg·m L~(-1)K_2HPO_4+0.01 mg·L~(-1)MnCl_2+0.01 mg·L~(-1)CoCl_2。综上,该野生巨大口蘑菌株在各无机盐培养基组合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不同组合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这为其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初步掌握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发生规律,通过稀释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 DNA、gyr B、rpo B基因序列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上分离出1株细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为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菌,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结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是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的病原菌。
关键词: 滇重楼 茎秆软腐病 病原鉴定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