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碧玉兰×虎头兰种间杂交胚培养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兰科兰属碧玉兰(Cymbidium lawianum)为母本,虎头兰(C.hookerianum)为父本进行杂交,分期采收种子进行培养,研究兰属附生兰杂交胚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杂交种子完全成熟约需1年时间,授粉90 d的幼胚即具有良好的萌发能力;添加活性炭可促进杂交胚萌发,提高成活率,早期胚培养以1/2 MS+NAA 1 mg/L+6-BA 0.1 mg/L+活性炭2 g/L萌发最佳;芽、根分化培养则以1/2 MS+NAA 0.5 mg/L+6-BA 2 mg/L+香蕉泥100 g/L效果最好;壮苗培养基中加入香蕉汁和2,4-D效果明显,以1/2 MS+NAA 0.5 mg/L+6-BA0.5 mg/L+2,4-D 0.3 mg/L+香蕉泥100 g/L最理想;注意光、温、湿的配合,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浅谈自育亲本在甘蔗杂交育种中的作用
《甘蔗糖业 》 2003
摘要: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主要育成品种及亲系,发现用自育品种和材料作为杂交亲本育成的品种在统计品种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台湾占85.7%、四川50.0%、江西42.9%、广东37.5%、云南占了27%、广西16.7%、福建6.7%。印度、美国、巴巴多斯、毛里求斯分别是100%、95.5%、92.9%和100%。说明使用自育品种和材料作为亲本在甘蔗杂交育种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甘蔗种质资源杂交利用研究进展
《甘蔗 》 2003
摘要:报道了云南甘蔗研究所1998-2002年甘蔗种质资源杂交利用研究进展状况。经过几年的研究,了解掌握了不同亲本材料诱导开花所需的株龄和甘蔗种质资源的光周期诱导技术,不仅使热带种开花率逐年提高,还促使开花迟的F1花期提早,难开花的F1、BC1能够开花,且提高了花粉发育率。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杂交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了花穗杂交有效率,并从热带种、地方种、常用亲本与野生种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一批含热带种和野生种血源的F1、BC1优异创新种质材料。


甘蔗有性杂交辐射诱变育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甘蔗糖业 》 1995
摘要:人为地有目的地进行组合,然后再进行辐射诱变,累加了基因分裂和诱发两者所产生的变异,增加了突变,是提高诱变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甘蔗杂交种子的胚为多细胞组织,在照射时容易产生嵌合体,即无性繁殖后代中的部份种苗发生在外层的周缘区分嵌合体,通过逐年的无性繁殖,能够得到修复、保持、平衡、协调、巩固而成为稳定的周缘嵌合体,并能有效地遗传给后代。


云南高原瑞丽内陆型甘蔗有性杂交研究——难开花亲本的感光感温特性与温周期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种质质量的局限性,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花期不遇,重要母本不易孕穗开花,冬季低温对花粉发育及杂交结实不利,是甘蔗杂交育种技术较难突破的四大障碍因素。本项研究经22年8个点的长期探索,在云南高原立体气候条件下,利用气候与种质资源优势,找到了基本能克服上述障碍因素的有效技术途径及较为理想的内陆型甘蔗杂交育种基地—瑞丽。本文着重讨论了难开花品种花芽分化的感光感温特性与瑞丽生态因子的关系;花粉发育的“温周期效应”原理在瑞丽冬季条件下的应用价值。还评价了瑞丽内陆型甘蔗杂交育种基地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甘蔗 有性杂交 难开花亲本 温周期效应 内陆型育种基地 云南瑞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