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番茄致病疫霉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毒力类型
《菌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3~2004年云南省番茄致病疫霉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型、毒性因子及毒力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只存在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或自育型。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是主要菌系,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1.2%、31.7%、17.1%。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居群对已知的抗性基因R1、R2、R3、R4、R6、R7、R8、R9、R10、R11有毒性,其毒性频率在9.8%~95.1%之间。测定的61个菌株中检测到26种不同的毒力类型,每种类型平均含有5.2个毒性因子,其中毒力类型1.3.4.7.9出现频率最高,为优势的毒力类型,出现频率为44.3%,其次为1.3.4.6.7.9、1.3.7.9,出现频率均为4.9%,其它23种毒力类型出现频率仅在1.6%~3.3%之间。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居群显示了复杂的表型特征。


珍稀濒危植物——云南药用野生稻自然生态群的新发现及其特性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包括云南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 .exWatt.,染色体组CC ,染色体数2n =2 4 )是宝贵的基因资源库 ,自然分布急剧减少。 2 0 0 1年 ,在云南耿马孟定遮甸新发现了1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 ,该地药用野生稻植株高度可塑性大 ,可以根据密度和荫蔽情况自动大幅度调节株高 ;比其它生态群的结实率高 ;而其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抗稻瘟病能力中等偏上 ,抗白叶枯病害能力强 ,抗螟虫和稻飞虱能力也很强。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居群药用野生稻蛋白质含量比其它野生稻的高 ,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 ,说明品质较好。本发现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药用野生稻原生地保护 ,以及试验结果对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