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探讨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计算机网络建设规划 ,如网络设计目标、体系结构选择、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等 ,并对其在我省的实施推广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演变及稻种资源垂直抗性基因的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1993~ 1 997年从云南省 32个县 (市 )采集、分离到 80 0余个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单孢菌株。从中选出来自 2 1个县 (市 )的 1 5 5个菌株 ,用日本鉴别品种鉴定 ,结果可分为 78个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最高的为 1 36 4(出现频率 6 5 % ) ,较高的有 31 7 4(5 2 % )、 0 0 7(5 2 % )、 1 37 4(4 5 % )、 0 0 3(3 2 % )、 0 0 7 5(2 6 % )。稻瘟病菌的致病谱比 1 983~ 1 988年的小种有了明显增强 ,这主要是由于栽培了抗病较强的水稻品种的原因。根据生理小种在各稻作区的组成和分布 ,评价了稻种资源垂抗基因在各稻作区的利用价值
云南省地方油菜品种资源鉴定及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对云南省 317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研究 ,发现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大部分为极早熟和早熟品种 ,占云南油菜品种资源的 75 % ;同时也是高产种质资源和高含油量种质资源 ,且含油量与海拔高度有关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种质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该省地方品种中缺乏低芥酸(<1% )和低硫代葡萄糖甙 (<30 μmol/g)的种质资源 ,研究结果为育种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作物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 ,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 ,直接通径系数为 0 .7979。穗数型、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 (组合 )均能获得 15t/ hm2 的产量 ,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 15t/ hm2 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 15t以上产量就在于在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 ,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 ,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 ,1996年汕优 63获得 15.2 7t/ 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 ,每平方米穗数 4 89,每穗实粒数 10 1.4 ,千粒重 30 .7g;桂朝 2号获 15.18t/ hm2 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 4 33,每穗实粒数 12 6.2 ,千粒重 2 7.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