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文凤(精确检索)
作者:黄应昆(精确检索)
179条记录
101份中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褐锈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Bru1是甘蔗抗褐锈病主效基因,该基因对不同地区的褐锈病分离物具有广谱抗性。为明确中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这些亲本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于2014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01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试亲本中,共48份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47.5%,表明中国甘蔗主要育种亲本中褐锈病抗性主要由Bru1控制;其余29份抗病材料和24份感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暗示除了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性亲本。

关键词: 甘蔗 主要育种亲本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药剂防除效果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筛选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安全性除草剂,选用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对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是防除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除草剂。20%噻吩磺隆WP最适宜用量为1125 g/hm~2(有效成分225 g)、65%甲·灭·敌草隆WP为3150 g/hm~2(有效成分2047.5 g)。2种药剂均可在香附子生长旺盛期(株高10~15 cm),按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75 kg进行定向茎叶喷雾,药后15天防除效果可达87.9%以上。

关键词: 蔗园 恶性杂草 香附子 药剂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1份甘蔗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褐锈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蔗野生资源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甘蔗野生资源中的分布状况,于2013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31份供试材料中,高抗(1级)至中抗(3级)的有28份,占90.3%。其中19份材料表现高抗(1级),占61.3%,3份材料表现抗病(2级),占9.7%,6份材料表现中抗(3级),占19.4%。31份供试材料中只有贵州78-2-12、云南97-4、E.rockii95-19、E.rockii 95-20、云南83-224、广西79-8、云南95-35和广西89-13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占参试材料的25.8%;其余20份抗病材料和3份感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表明除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结果暗示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核心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优良的抗褐锈病基因,是选育抗褐锈病甘蔗品种很有利用前景的抗源种质。

关键词: 甘蔗 野生核心种质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褐条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结合田间调查分析了甘蔗褐条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根据甘蔗生产实际,兼顾种植管理,提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甘蔗褐条病 发生流行特点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临沧南华糖业公司蔗区甘蔗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2012—2014年,在甘蔗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针对临沧南华糖业公司所属的蔗区对甘蔗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分析探讨了甘蔗病虫草害发生危害及防治存在的问题,分析明确了各蔗区主要病虫草害的种类及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和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甘蔗 病虫草害 发生危害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甘蔗抗褐锈病鉴定方法,提高抗褐锈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5个已知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和5个高感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为试材,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酶切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体系。经反复验证,该体系能高效、稳定、准确地检测出抗褐锈病基因Bru1。22份生产品种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闽糖69-421’、‘闽糖70-611’、‘粤糖86-368’、‘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桂糖11’、‘桂糖21’、‘云蔗71-388’、‘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瑞99-601’、‘赣蔗95-108’等14份抗褐锈病品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另8个抗褐锈病品种未检测到抗褐锈病基因Bru1。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关键技术和优良抗源材料。

关键词: 甘蔗褐锈病 抗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苗期大螟幼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螟幼虫在甘蔗苗期的空间格局,2012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开展了甘蔗苗期大螟为害枯心苗调查,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新植蔗虫口密度(1.07头/点)明显低于宿根蔗(1.91头/点),新植蔗变异系数、峰度和偏度均较宿根蔗大,表明大螟在宿根蔗较新植蔗发生重,且新植蔗田较宿根蔗田有更高的聚集度。在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模拟方面,新植蔗田在4个方向均为球形模型,宿根蔗田在45°和90°方向为球形模型、0°方向为高斯模型、135°方向属随机分布,表明大螟幼虫整体上呈聚集分布,但新植蔗田聚集度较宿根蔗田高。在相关性方面,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均在0°和45°方向上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宿根蔗明显大于新植蔗,表明宿根蔗田的大螟幼虫空间相关性较新植蔗田强。通过Kriging插值模拟图可清晰看出,新植蔗大螟幼虫在蔗田边缘发生严重,虫源主要来自周边蔗田,宿根蔗大螟幼虫在田间的螟虫发生点多且均匀,虫源主要来自自身蔗田。

关键词: 甘蔗 大螟 地统计学 空间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蓟马种群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为害情况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的发生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的为害情况,为探讨该虫对不同甘蔗品种的选择性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田间种群动态调查于2013年4月初到7月末进行,研究了12个品种在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田块遭受甘蔗蓟马为害情况。【结果】甘蔗蓟马种群数量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12个甘蔗品种均受到甘蔗蓟马为害,其中,新植甘蔗中云瑞06-189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25.80头/株,闽糖01-77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7.80头/株;宿根甘蔗中ROC22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106.93头/株,云蔗06-80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33.60头/株。同一田块不同品种甘蔗蓟马若虫和成虫数量不等,同一品种宿根甘蔗蓟马数量多于新植甘蔗,株虫量差异范围为10.10~90.90头/株。【结论】甘蔗品种和植期影响甘蔗蓟马发生,不同品种甘蔗蓟马为害程度和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甘蔗蓟马 甘蔗品种 种群动态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危害调查与病原检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云南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危害情况,为推广应用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和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2014年,对云南省18个蔗区的甘蔗宿根矮化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采用PCR技术对田间采集的1091个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825个样品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5.6%;18个蔗区都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56.4%~88%;28个主栽品种均感染RSD,阳性检出率51.2%~100%,其中‘粤糖82-882’、‘粤糖93-159’、‘粤糖00-236’、‘粤糖60’、‘桂糖11’、‘桂糖17’、‘桂糖94-119’、‘赣蔗18’、‘云引58’、‘德蔗93-94’等10个品种感病严重,RSD检出率在90%以上;不论是新植、宿根,还是水田、旱地甘蔗均感染RSD;可见RSD已在云南各蔗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是导致甘蔗减产、宿根年限缩短及严重威胁云南蔗糖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病害。

关键词: 云南 甘蔗宿根矮化病 发生危害 病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蔗区首次发现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明确在国家甘蔗体系云南示范点甘蔗新品种上发生的锈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田间症状观察,结合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云南勐海‘海引1号’的4份甘蔗锈病样品属甘蔗黄锈病,病原菌为屈恩柄锈菌,其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屈恩柄锈菌相应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GU058021和GQ283004—GQ283009)同源性在99.9%以上,并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簇;来源于云南保山、临沧、勐海其他甘蔗新品种(系)的16份甘蔗锈病样品属甘蔗褐锈病,病原菌为黑顶柄锈菌,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黑顶柄锈菌相应核苷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EU164548,GU058001和JX036025)同源性在99.8%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枝。本研究首次在云南蔗区发现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

关键词: 云南蔗区 形态学观察 分子鉴定 甘蔗黄锈病 屈恩柄锈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