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高峰 1 ; 申时才 1 ; 张付斗 1 ; 张玉华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长雄野生稻;化感作用;抑草效应;农艺性状;苗龄;根际距离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11 期

页码: 1348-13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RD23×O.longistaminata)和F2代单株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制稗草的影响,并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室内生物测定为强化感潜力的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并非总强于弱化感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但在根际距离0~3 cm时,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对伴生稗草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弱化感潜力和无化感作用的水稻材料。不论供试材料化感潜力强弱,当根际距离大于3 cm时,株型高大、分蘖强的供试水稻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对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株型矮小、分蘖少的材料。供试水稻材料在不同苗龄对稗草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苗龄60 d的供试材料在根际距离0~3 cm范围内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均小于苗龄30 d的对应处理组,但对伴生稗草的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则大于苗龄30 d对应处理组;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除根际距离在3~6 cm的密度防效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在根际距离0~3 cm时,供试材料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与对伴生稗草的密度防效、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显著相关,但随根际距离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减小;株高和分蘖数与稗草的密度防效不相关,与生物量防效和株高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田间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苗龄、株高和分蘖数等因素相关,在根际距离0~3 cm时,化感作用在苗龄30 d的强化感潜力水稻材料的抑草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水氮互作下长雄野生稻化感作用与田间抑草效果. 张付斗,徐高峰,李天林,陶大云,徐鹏,张玉华. 2011

[2]温度对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张玉华. 2016

[3]长雄野生稻红米基因的发掘定位研究. 刘仕琴,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陶大云. 2009

[4]长雄野生稻黑壳基因的分子定位及遗传研究. 邓伟,周家武,李静,胡凤益,徐鹏,邓先能,王荔,陶大云. 2010

[5]多年生稻稻瘟病抗性评价. 何奕霏,秦世雯,张石来,黄光福,张静,杨勤忠,胡凤益. 2021

[6]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全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 李丽娟,蔡晶,张石来,王荔,胡凤益. 2012

[7]长雄野生稻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研究. 陈志伟,邓伟,李飞,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陈善娜,陶大云. 2010

[8]云南三种野生稻化感潜力的评价. 郭怡卿,孙一丁,付坚,殷富有,张敦宇. 2012

[9]外源酚酸类物质对一个长雄蕊野生稻材料S37化感效应的调控作用.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张云,张玉华. 2010

[10]紫茎泽兰水提物中化感物质的热稳定性初探. 赵芸,杨云海,王凯博,严晓琦,苏发武,范黎明,叶敏. 2019

[11]苦荞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化学成分分析. 马光宗,杨云海,徐高峰,杨韶松,张付斗,申时才,叶敏. 2021

[12]白花金钮扣水提液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杨轲欣,吴晓涵,郑凤萍,范泽文,吴冉迪,徐高峰,杨云海,张付斗,杨韶松,申时才. 2023

[13]牛尾蒿水浸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李彦刚,陈静,张付斗. 2012

[14]红薯叶片浸提液对5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金桂梅,刘树芳,杨艳鲜,张玉华. 2017

[15]甘薯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马光宗,徐高峰,杨韶松,杨云海,张付斗,温丽娜,陶琼,申时才,叶敏. 2022

[16]植物源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应及对三七的化感作用. 李纪潮,杨天梅,杨绍兵,杨美权,左应梅,许宗亮,张金渝. 2021

[17]油菜类型和品种对外来入侵杂草小子虉草的替代控制作用. 徐高峰,申时才,张云,杨韶松,董立尧,张付斗,金桂梅. 2021

[18]三七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消减技术研究. 杨建忠,官会林,刘大会,孙玉琴,韦美丽,王勇. 2016

[19]3种植物叶片提取液对滇龙胆种子发芽率的化感作用. 杨美权,杨维泽,左应梅,杨天梅,杨绍兵,许宗亮,张智慧,张金渝. 2016

[20]水稻对稗草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张付斗,郭怡卿,余柳青.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