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5种杀虫剂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毒性及其田间药效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雪晴 1 ; 黎彬 1 ; 何洪平 1 ; 尹艳琼 1 ; 李向永 1 ; 谌爱东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师宗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省师宗县五龙乡农技站

关键词: 白背飞虱;杀虫剂;敏感性;防效

期刊名称: 生物安全学报

ISSN: 2095-1787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34-38

摘要: 【目的】为持续有效防控白背飞虱,研究云南东部白背飞虱种群对常用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稻茎浸渍法测定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期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与敏感种群比较,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LC_(50)分别为0.208、0.459、0.608、3.108、1.256 mg·L~(-1),抗性倍数分别为2.2、10.4、5.6、6.5、5.3倍;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无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5种杀虫剂药后1、5和10 d对白背飞虱种群的田间防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除了吡蚜酮外,其他药剂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以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持续期较长,药后10 d仍在90%以上;噻虫嗪和吡虫啉药后1和5 d的防效达90%以上;吡蚜酮药效在供试药剂中防效最低,在64.88%~77.82%之间。【结论】滇东师宗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均为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嗪无抗性,田间防控效果以吡虫啉和噻嗪酮为最好。建议滇东稻区可以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药剂防控白背飞虱,注意控制吡蚜酮的使用次数与用量。

  • 相关文献

[1]几种化学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药效评价. 胡永云,张东龙,金丽红,杨韶松. 2013

[2]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 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谌爱东. 2017

[3]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 何成兴,吴文伟,郭志祥,罗雁婕,尹可锁,浦恩堂,沈文武,张荣胜. 2008

[4]8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杨绍聪,吉学进,杨云伟,尹炯,罗仕惠,黄雪娟,李文凤. 2013

[5]7种常用杀虫剂对桑树天牛的防治作用. 苏振国,刘建波,刘永辉,朱红涛. 2015

[6]6种杀虫剂对甘蔗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尹炯,罗志明,黄应昆,李文凤,王晓燕,何文志,薛晶,张会华. 2012

[7]云南江城和西畴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沈慧梅,赵雪晴,尹艳琼,谌爱东,吕建平,翟保平. 2011

[8]化学防除玉米地杂草研究. 和丽忠,梅红,李天林,杨韶松,张付斗. 1999

[9]云南稻飞虱冬季虫源考察. 中日稻飞虱越冬考察组,陶耀明. 2000

[10]云南白背飞虱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赵雪晴,沈慧梅,尹艳琼,李向永,吕建平,谌爱东. 2014

[11]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李向永,谌爱东,田维逵,石小云,尹艳琼,赵雪晴. 2017

[12]云南早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李向永,谌爱东,田维逵,石小云,尹艳琼,赵雪晴. 2017

[13]福建省白背飞虱前期迁入虫源分析. 沈慧梅,孔丽萍,章霜红,张孝羲,翟保平. 2011

[14]2012年元江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介体昆虫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研究. 张洁,郑雪,胡剑,董家红,张仲凯. 2013

[15]云南白背飞虱标记释放回收试验与轨迹模拟. 沈慧梅,李向永,谌爱东,赵雪晴,尹艳琼,吕建平,翟保平,田维奎. 2016

[16]饲食感染SRBSDV的水稻病株对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相关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张洁,秦小娃,郑雪,董家红,张仲凯. 2013

[17]云南师宗白背飞虱前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与降落机制. 郑大兵,崔茂虎,何洪平,沈慧梅,胡高,陈晓,翟保平. 2014

[18]云南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发生及其与田间种群的相关性. 赵雪晴,吴俨,尹艳琼,李向永,谌爱东,吕建平,翟保平. 2018

[19]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沈慧梅,陈晓,胡高,程遐年,张孝羲,翟保平. 2011

[20]滇东南地区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与降落机制. 徐兰珍,谌爱东,赵雪晴,翟保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