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木军 1 ; 李绍祥 2 ; 刘琨 2 ; 顾坚 2 ; 田玉仙 2 ; 杨和仙 2 ; 周金生 2 ; 陈佩度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6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27-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保制种纯度和制种产量,制种以利用前3个分蘖穗为宜;叶龄、叶枕距、幼穗长度等均可作为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形态指标;不育系C49S-87和K78S的制种实践表明,不育系本身的育性参数和异交结实性对建立高效制种技术起决定性作用。2003年以来,已建立了一套基于K78S的简易、高效、低成本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制种产量稳定在3 750 kg/hm2(不含该面积上的父本产量),制种纯度稳定达98%以上。
- 相关文献
[1]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田玉仙,杨木军,顾坚. 2008
[2]云南金鱼草高效制种技术. 李思武,余树凯,李树万,麻继仙,杨长楷. 2013
[3]云南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李绍祥,顾坚,田玉仙,刘琨,杨和仙,赵红,杨木军. 2011
[4]印度琥珀蚕养殖技术. 钟健,江秀均,姚丽萍,朱水芬,廖鹏飞. 2012
[5]两系杂交稻云光16号在低纬度高原梯田高纯高产制种技术. 涂建,奎丽梅,陈忆昆,董阳均,卢义宣,刘晓利,黄平,罗友金,辜琼瑶. 2014
[6]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高产制种技术. 卢义宣,杨久,涂建,罗友金,周世华,仲物钿,张宙.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DH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云南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杨忠慧;杨木军;李绍祥;丁明亮;刘琨;顾坚;李宏生
关键词: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双单倍体;单倍体育种;云南
-
云南省小麦产业现状、问题与思考
作者:丁明亮;王梅;刘琨;杨忠慧;李宏生;涂云超;李绍祥;杨木军;沈锡琼
关键词:云南;小麦产业;现状;思考
-
云南省小麦育种策略与思考
作者:丁明亮;刘琨;杨忠慧;崔永祯;李宏生;尹健;杨木军;李绍祥
关键词:云南;小麦;育种;策略
-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作者:丁明亮;刘佳;李绍祥;杨忠慧;白应文;张艳军;李宏生;熊世安;杨木军;刘琨
关键词:‘云麦110’;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种植密度;茎蘖消长
-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研究进展与思考
作者:李绍祥;丁明亮;李宏生;刘琨;杨忠慧;顾坚;杨木军
关键词:杂交小麦;两系法;温光敏核不育;云南
-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研究
作者:李宏生;李绍祥;杨忠慧;刘琨;赵红;杨木军
关键词: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两系杂交小麦;柱头活力;杂交结实率
-
转基因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在抗除草剂农作物上的应用
作者:崔永祯;杨晓云;李绍祥;浦秋红;杨忠慧;李宏生;丁明亮
关键词:转基因;基因编辑;抗除草剂;作物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