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利亚 1 ; 孙茂林 2 ; 杨艳丽 1 ; 马永翠 3 ; 钱彩霞 4 ; 董禄凤 5 ; 和卫泽 6 ;

作者机构: 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2.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3.昭通市植保植检站

4.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昆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6.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流行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5 年 18 卷 02 期

页码: 157-16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云南各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可以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以昭通及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特点是多雨、多雾及寡日照,5月份就进入雨季,在植株生长的77d中,RH≥90%的天数达到35d。因此是晚疫病发生最早、最容易发生流行危害的区域。晚疫病常发生区,以滇中曲靖、昆明等2000m左右的山区为主,特点是在6月初有一个降水过程,病菌初次侵染开始,是否造成危害,受6月连续降水量,病原二次侵染程度的影响。晚疫病轻发生区域,以迪庆等3300m左右的高原地区为主,特点是植株种植季低温、低湿,湿度RH≤88%,限制了病害的流行。根据各区域的病害发生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的时间与植株的生育期决定危害程度,在植株盛花期发生病害是重病的年份。

  • 相关文献

[1]森锰锌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研究. 李亚红,张冬英,朱建良,赵俊,罗嵘,桂富荣. 2015

[2]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孙茂林,李树莲,赵永昌,李成云,R.J.Hijmans. 2004

[3]通过农杆菌介导把Harpin_(Ea)基因导入马铃薯的初步研究. 李先平,何云昆,赵志坚,李树莲. 2002

[4]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李亚红,赵俊,金吉斌,石安宪,马永翠,桂富荣. 2014

[5]基于CARAH预警系统对8种马铃薯晚疫病新型杀菌剂的防效评估. 霍超,曹继芬,韩伟君,胡慧芬,王乾,徐小波,赵志坚. 2024

[6]表达Harpin_(Ea)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的晚疫病抗性分析. 李先平,何云昆,陈善娜,赵志坚,李树莲,李汝刚. 2002

[7]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展望. Chen Duo-Wen,陈铎文,ZHOU Xiao-Gan,周晓罡,DING Yu-Mei. 2009

[8]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 钱建宁. 2002

[9]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范源洪,陈跃,杨清辉,张跃彬,陈学宽,吴才文. 2004

[10]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张仲凯,丁铭,方琦,彭潞波,张丽珍,赵永昌. 2002

[11]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2005

[12]云南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探讨. 李露,钱金良,刘振环. 2001

[13]云南反季马铃薯产业发展及育种对策. 杨万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2006

[14]云南高产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特性浅探. 袁平荣,杨从党,周能,孙有泉,贺庆瑞,朱德峰,应继锋,S.Peng,黄庆宇. 1999

[15]云南省第8套(2002—2003年)甘蔗品种区试总结与分析. 陈学宽,范源洪,刘家勇,杨洪昌,吴才文. 2004

[16]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7]云南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研究. 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1

[18]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云南茶业更上一层楼. 张俊. 2002

[19]云南野生荞麦种质资源的分布. 王莉花,叶昌荣,王建军. 2003

[20]云南商品牛肝菌中易混淆毒牛肝系统学研究. 李树红,赵永昌,于富强,王向华,张小雷,刘培贵.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