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邓安凤 1 ; 胡廷菊 2 ; 何兴林 2 ; 杨从党 2 ; 李贵勇 2 ; 夏琼梅 2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麻栗坡县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想株型;杂种优势利用
期刊名称: 云南农业科技
ISSN: 1000-0488
年卷期: 2009 年 S2 期
页码: 19-22
摘要: 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发展历程,从水稻新株型育种理论、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籼粳亚种间杂交、借助分子技术选育超高产组合4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云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总体设想。
- 相关文献
[1]云南省篦麻育种工作的探讨. 徐宁生,杨建国. 1998
[2]作物研究过程中生态场理论的应用. 杨从党. 2002
[3]云南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简介. 杨从党,李贵勇,夏琼梅,龙瑞平,邓安凤,刘吉新. 2013
[4]滇南稻作系统蝽类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张立敏,陈斌,李正跃,杨韶松,吴海波. 2011
[5]普通野生稻栽培稻杂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殷富有,张敦宇,叶玉,郭恰卿,付坚,王玲仙. 2012
[6]低磷胁迫下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植株干重的地理生态研究.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杜娟,李绅崇. 2004
[7]水稻矮缩病毒云南、浙江分离株侵染水稻植株的细胞病理比较研究. 张仲凯,方琦,魏春红,丁铭,董家红,俞立,李毅. 2005
[8]云南稻核心种质的磷高效特性及其地理分布. 曾亚文,申时全,赵常美,普晓英,杨晓娟,杜娟. 2004
[9]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0]云南省水稻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吴叔康,熊洪,卢义宣. 2010
[11]水稻镉积累基因型差异及其对镉胁迫的反应. 姚春馨,隆四清,和立忠,许明辉. 2007
[12]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3]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对水稻耐储藏特性的影响. 张瑛,吴跃进,卢义宣,吴敬德,余增亮,王钰,童继平,佘德红,郑乐娅. 2003
[14]同工酶标记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及其与RFLP、RAPD的比较.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孙传清,孙明,王象坤. 2002
[15]水稻耐储藏种质创新及相关技术研究. 吴跃进,张瑛,卢义宣,吴敬德,吴先山,余增亮. 2004
[16]云南省水稻高产节本增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杨从党,李贵勇,李刚华,刘友林,吴叔康,邓安凤,夏琼梅,丁艳锋,凌启鸿. 2011
[17]控释肥用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李贵勇,LI Guiyong,GAO Sen,高森,LUAN Yahong. 2015
[18]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LONG Ruiping,龙瑞平,李贵勇,LI Guiyong,XIA Qiongmei. 2015
[19]浅湿交替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夏琼梅,XIA Qiongmei,CHEN Qinghua,陈清华,LI Congying. 2015
[20]不同叶龄期穗肥对籼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贵勇,LI Guiyong,HE Qinglan,何清兰,ZHU Jianyu,朱建宇.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云南不同海拔高度籼稻产量差异形成分析
作者:夏琼梅;岩三胆;卓晓芳;龙瑞平;朱海平;李贵勇;杨久;杨从党
关键词:籼稻;海拔高度;气象因子;产量差异
-
薯-稻轮作模式下播种密度对旱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朱海平;王耀伟;欧阳怡平;李贵勇;李如会;田淑玲;李秉菊;杨从党
关键词:水稻;旱直播;密度;产量;干物质转运
-
提升云南省粮食产能路径的对策建议
作者:杜春燕;李贵勇;李梁;李冬梅;唐婷;王雪娇
关键词:提升;云南;粮食产能;路径
-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云南保山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作者:秦得强;吴永丽;李贵勇;杨从党;罗雁婕;沈云峰;何成兴;吴文伟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性信息素;赤眼蜂
-
云南旱直播稻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的筛选
作者:朱海平;王耀伟;李如会;田淑玲;欧阳怡平;李秉菊;杨从党
关键词:水稻;除草剂;除草效果;产量;效益
-
大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培肥和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贵勇;朱海平;夏琼梅;龙瑞平;邓安凤;杨久;朱建宇;杨从党
关键词:大蒜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杂交水稻;产量
-
杂交玉米良禾367不同叶龄施氮效应研究初探
作者:罗萍;刘曜榕;王怀义;滕松;高永贵;岳超;杨从党;李刚华
关键词:良禾367玉米;叶龄模式;精确定量施氮技术;产量;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