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梁斌 1 ; 王敬文 1 ; 明风 1 ; 戴陆园 2 ; 叶鸣明 1 ; 沈大棱 1 ;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ISSN: 1000-193X

年卷期: 2003 年 21 卷 S1 期

页码: 38-42

摘要: 用IS-PCR和rep-PCR法分析了17个采自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和7个其他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用2个适合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引物J3和ERIC对这24个菌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J3引物有14条条带,ERIC引物有13条条带,2个引物呈现18种谱型。用PHYLIPVersion3.6软件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白叶枯病菌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可将24个病原菌分为4簇,3个来自菲律宾的白叶枯病菌与中国的菌系距离较远,云南高原粳稻区分离的菌系十分复杂,4个簇中都有,但主要集中在2个簇中,共有14个菌系。

  • 相关文献

[1]云南稻毫梅抗白叶枯病新基因定位. 戴陆园,张端品,谢岳峰,陈勇. 1990

[2]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抗药性室内鉴定及其rpfC基因序列分析. 杨雅云,张恩来,阿新祥,汤翠凤,张斐斐,陈丹,董超,吴坤,徐福荣,周英,祁春学,戴陆园. 2014

[3]云南滇西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分布. 彭新禧,余腾琼,李俊,杨雅云,和建平,李锦玲,徐福荣,戴陆园. 2011

[4]白叶枯病菌胞内蛋白的提取及电泳分离方法的构建. 于海天,阿新祥,刘自单,张恩来,汤翠凤. 2015

[5]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反应初析. 余腾琼,梁斌,叶昌荣,徐福荣,汤翠凤,毛孝强,戴陆园. 2005

[6]白叶枯病菌胁迫下云南普通野生稻SSH文库的构建及抗病相关基因分析. 蒋春苗,程在全,孙正文,李定琴,余腾琼. 2013

[7]三套鉴别品种对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鉴定比较. 胡意良,Yu Tengqiong,余腾琼,汤翠凤,阿新祥,彭新禧,戴陆园. 2009

[8]18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韩曙,丁玉梅,王世华,李智梅,苗长辉,寸寿艳,杨正安. 2010

[9]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董超,徐福荣,杨文毅,张恩来,杨雅云,汤翠凤,阿新祥,戴陆园. 2011

[10]用SSR标记划分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遗传类群的研究. 张金渝,张建华,杨晓洪,金航,王波,肖植文,孔令明,米艳华,华秋瑾. 2007

[11]天然筇竹居群形态遗传多样性1). 董文渊,邱月群,王逸之,杨奕,胡戎. 2016

[12]云南小麦地方品种及铁壳麦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王志伟,于亚雄,刘丽,杨金华,程加省,勾宇宏. 2009

[13]利用AFLP标记分析云南红花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胡尊红,王沛琦,杨谨,胡学礼,刘旭云. 2019

[14]42份云南玉米自交系基于SSR荧光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鹏,管俊娇,黄清梅,王江民,杨晓洪,刘艳芳,张建华,毛进. 2019

[15]天然筇竹居群形态遗传多样性. 董文渊,邱月群,王逸之,杨奕,胡戎. 2016

[16]西南麦区96份小麦育种材料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晓荣,张中平,孙永海,善从锐,包晓鹏,赵鹏,刘琨,丁明亮. 2021

[17]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大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萌,李友勇,孙雪梅,王家金,谢瑾,成浩,汪云刚,刘本英. 2013

[18]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陈越,陈玲,张敦宇,肖素勤,殷富有,王玲仙,王波,钟巧芳,付坚,程在全. 2019

[19]中国南方地区水稻资源SSR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越,陈玲,李春花,张敦宇,付坚,程在全. 2020

[20]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丁明亮,林丽萍,李明菊,胡欣,何迟,廖合发,赵红,李绍祥,刘琨.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