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高产群体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贵勇 1 ; 谭丽明 1 ; 刘玉文 1 ; 黄洁 1 ; 陈双云 1 ; 夏琼梅 1 ; 龙瑞平 1 ; 杨从党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省双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再生稻;产量形成;高产群体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15 年 004 期

页码: 577-5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省8个大面积应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并通过改变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分析再生稻最高产品种的高产群体质量。结果表明:再生稻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生长率为头季稻抽穗到成熟期的37.87%,再生稻的产量为头季稻的36.95%,再生稻产量与头季抽穗后到成熟期的群体生长率和再生稻抽穗期LAI呈显著的正相关,提高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其有效穗,而提高再生稻有效穗的关键是提高腋芽萌发率和存活率;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创造了再生稻不同质量群体,高产质量群体齐穗期LAI为3.6以上,抽穗期到成熟期的群体生长速率在8.5 g/(m2? d)以上,对应的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和收获2~3 d均施。

  • 相关文献

[1]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的产量形成特点. 路季梅,杨家庆,宋令荣,程在全,普双有. 2001

[2]低纬高原区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李贵勇,刘玉文,袁江华,夏琼梅,龙瑞平,杨从党. 2015

[3]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李贵勇,宁波,刘玉文,胡慧,王安东,李加华,夏琼梅,邓安凤,杨从党. 2012

[4]云南景谷湿热地区杂交稻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李开平,康艳琼,刘晓利,陈建云,文建成,丁小平. 2014

[5]“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李贵勇,刘玉文,袁江华,王耀伟,王枝富,夏琼梅,邓安凤,龙瑞平,杨从党.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