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维思 1 ; 杨丽英 1 ; 王馨 1 ; 董志渊 1 ; 李林玉 1 ; 李绍平 1 ; 严世武 1 ; 杨斌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鉴定;小孢壳针孢
期刊名称: 中国现代中药
ISSN: 1673-4890
年卷期: 2016 年 03 期
页码: 292-295
摘要: 目的:明确云南种植的粗茎秦艽斑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掌握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经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获得病原菌,依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基于真菌形态和ITS序列特征,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被鉴定为小孢壳针孢Septoria microspora,该病在云南粗茎秦艽主要种植区普遍发生。结论:小孢壳针孢Septoria microspora是粗茎秦艽斑枯病病原菌。
- 相关文献
[1]粗茎秦艽种子检验方法. 王馨,严世武,杜智红,杨斌,杨丽英,李林玉,董志渊,李绍平. 2014
[2]三七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骆平西,许毅涛,王拱辰,陈鸿逵. 1991
[3]桑树烟煤病的病原鉴定. 柴建萍,江秀均,谢道燕,倪婧,杨振国,苏振国. 2020
[4]云南省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软腐病病原菌鉴定. 魏环宇,魏薇,杨敏,裴卫华,赵建荣,钟宇,刘佳妮,苏源,黄飞燕,王启宇,胡文婷,陈海如,余磊. 2020
[5]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番华彩,白亭亭,郭志祥,杨佩文,李迅东,尹可锁,曾莉. 2016
[6]滇重楼茎秆软腐病病原鉴定. 马维思,杨斌,严世武,王馨,董志渊,李林玉,张新华,杨丽英. 2017
[7]低纬高原甘蔗锈病病原菌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王晓燕,李文凤,张荣跃,单红丽,李婕,李银煳,黄应昆. 2022
[8]中国植原体病害的状况、分布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王晓燕,张荣跃,李庆红,李婕,李银煳,单红丽,卢文洁,李文凤,黄应昆. 2023
[9]肾茶叶枯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商瑞,毛佳,王延谦,白亭亭,杨春勇,王红卫,王艳芳,郭睿,李戈. 2023
[10]瑞丽市柚子果疫病的发生及其病原鉴定. 张培花,高俊燕,岳建强,李进学,周东果,孙有方. 2009
[11]杜鹃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秀梅,唐艺榕,李进昆,龙江,解玮佳,周旭红. 2018
[12]云南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番华彩,白亭亭,郭志祥,杨佩文,李迅东,尹可锁,曾莉. 2016
[13]百合疫病病原鉴定及其PCR检测. 杨秀梅,瞿素萍,王丽花,刘晓侠,彭绿春,王继华. 2011
[14]家蚕BmNPV压力选择品系的细菌病发生及其病原分离鉴定. 邵榆岚,范永慧,范仕弘,张永红,张一川,白兴荣. 2023
[15]中国半夏主产地软腐病致病菌分离、鉴定及比较研究. 许佳伟,罗鸣,徐荣,王明星,马聪吉,苗玉焕,刘大会. 2023
[16]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李文凤,丁铭,方琦,黄应昆,张仲凯,董家红,苏晓霞,李婷婷. 2006
[17]烟草曲叶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细胞病理. 张仲凯,方琦,周雪平,丁铭,彭潞波,张丽珍. 2003
[18]滇重楼灰霉病及其病原鉴定. 马维思,陈君,严世武,王馨,董志渊,李林玉,杨丽英,杨斌. 2018
[19]柠檬苗期一种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王自然,郭俊,周东果,李进学,李晶,杨石早,高俊燕. 2012
[20]藿香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林玉,杨海艳,王馨,杨斌,董志渊,杨丽英,李绍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耿马县石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赵继鸿;胡明举;杨丽英;周新荣;董志渊
关键词:耿马县;石斛;产业现状;转型升级
-
TTC法测定滇黄精种子生活力条件的优化
作者:姚雪娇;唐金美;董志渊;杨丽英;胡明举
关键词:滇黄精;种子生活力;TTC法;响应面分析
-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作者:杨雁;金航;杨斌;王馨;马维思;金鹏程;李林玉
关键词:滇龙胆;本草考证;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品质评价
-
云南省弥勒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作者:杨文武;薛晶;王永香;王馨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调查报告;弥勒市
-
不同酶解条件对滇黄精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初探
作者:李梦迪;丛琨;胡明举;杨丽英;石亚娜;石瑶;董志渊
关键词:滇黄精;酶解法;原生质体;产量;活力
-
不同干燥方法对云木香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杨雁;董思含;苗玥;聂鏮倬;李荣福;陈俊全;李林玉
关键词:云木香;产地初加工;干燥速率;外观性状;有效成分
-
万丈深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彭冰;马维思;金航;王自琼;韩旭阳;杨斌;李莉
关键词:万丈深;万丈深苷A;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酸-4-O-α-L-鼠李糖;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白花前胡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