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孟富宣 1 ; 刘海刚 1 ; 段元杰 1 ; 孙漫莹 1 ; 阳世莹 1 ; 杨玉皎 1 ; 方海东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
关键词: 澳杧;修剪时间;剪口部位;生长发育;产量
期刊名称: 亚热带农业研究
ISSN: 1673-0925
年卷期: 2021 年 17 卷 002 期
页码: 103-107
摘要: [目的]研究修剪时间及剪口部位对澳杧树体发育和次年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理想的修剪时间和剪口部位.[方法]采果后,分别于6月25日、7月25日和8月25日在顶端第1蓬密节下方2 cm、顶端第2蓬密节上方2 cm和顶端第2蓬密节下方2 cm进行修剪,以不修剪为对照.观测修剪时留下的老叶片数(芽眼数)、新梢叶片数、抽梢次数、花序数;测定母枝茎径、新梢长、新梢粗、新梢叶片长宽、花序长;记录盛花期、成熟期和每株的产量、结果数,并计算平均单果重.[结果]修剪时间和部位对澳杧树体生长发育及次年产量的影响较大.6月25日修剪且剪口在第2蓬密节上方2 cm,最有利于澳杧树体发育,且次年的花序数量、花序长、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最大.同一修剪时间下,不同剪口部位的花序数和花序长差异不大;不同剪口部位的单株结果数及产量表现为:顶端第2蓬密节下方2 cm>顶端第2蓬密节上方2 cm>顶端第1蓬密节下方2 cm.6月25日修剪的植株盛花期和成熟期较7月25日和8月25日修剪的植株均提前了15~20 d.[结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6月中下旬修剪最有利于澳杧树体发育,采果后回缩修剪最理想的部位为顶端第2蓬密节下方2 cm,有利于抽发更多的新梢且新梢萌发次数较多,新梢健壮、老熟早,盛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也相对提早,开花后花序长质量好,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滇东南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作者:陈大明;杨永超;李义林;张汉尧;杨玉皎;陈登树;陈德富;李红运;方海东;陈霞;许智萍
关键词:滇东南;猕猴桃;双减栽培技术;减施增效
-
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作者:张斌艳;何光熊;王艳丹;杨淏舟;余建琳;冷鹏;方海东;史亮涛;冉林
关键词:种植模式;降雨特征;径流分配;壤中流;土壤流失量
-
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干热河谷地区杧果树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段元杰;刘海刚;孟富宣;胡祥;孙漫莹;阳世莹
关键词:杧果;地表覆盖;树体生长;产量
-
云南干热区阳光玫瑰葡萄"H"形树形避雨栽培技术
作者:王玉倩;刘海刚;杜鸿燕;卯明成;杨顺林;孔维喜;白明第;郭淑萍;张永辉
关键词:云南;阳光玫瑰;葡萄;整形;栽培技术
-
有机肥和套种对干热区火龙果土壤微生物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义林;李坤;李建查;潘志贤;史亮涛;刘小刚;方海东;岳学文
关键词:红心火龙果;套种;有机肥;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产量
-
混合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发生及叶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杜鸿燕;何涛;陈吉越;胡祥;史亮涛;刘海刚;杨顺林;杜飞
关键词:葡萄;农药处理;微生物多样性;葡萄白粉病
-
七彩花生根瘤内生菌对氮添加的响应及其与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
作者:李林;孙毅;杨晓琼;方海东;闫帮国
关键词:七彩花生;施氮;根瘤内生菌;化学计量特征;PICRUS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