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宗泽 1 ; 伊应良 2 ; 杨肖艳 3 ; 杨昆红 2 ; 马玉云 2 ; 张艳明 2 ; 孙波 2 ; 李丽娟 2 ; 赵自仙 4 ; 段忠 2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2.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3.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4.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杂交玉米;新组合;DTOPSIS法;灰色局势决策法;评价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86-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对杂交玉米新组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为杂交玉米新组合的转化利用和种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53个杂交玉米为材料,测试14个重要性状和指标,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53个杂交玉米材料进行评价分析,兼顾产量表现对52个杂交玉米新组合作科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2个杂交玉米新组合中有31个产量超过对照品种,31个新组合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评价分析中排名前25%的只有6个组合,分别是云良11号、聚玉5号、云良10号、鑫禾丰1号、瑞兴673和贝玉002,其Ci值排名分别为第8、12、1、11、5、7,rij值排名分别为第5、12、1、11、6、7。为提高云南杂交玉米新品种审定标准,建议选择更优良的玉米杂交种作为对照品种;基于熵权的DTOPSIS法和灰色局势决策法对52个杂交玉米新组合的2个评价结果一致,建议将云良11号、聚玉5号、云良10号、鑫禾丰1号、瑞兴673和贝玉002 6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进行推广种植。
- 相关文献
[1]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陈洪梅,番兴明. 2003
[2]几个不同省份来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云南的适应性初探. 吕永刚,李小林,邓伟,张锦文,程卯,年伟,徐雨然,谷安宇,叶昌荣,安华,吕莹,鲁志良. 2018
[3]8个滇型杂交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研究. 杨兴艳,王波,刘凌云,顾金焕,陈静,曾黎琼,侯思名. 2012
[4]云南省山区杂交玉米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 鲁用强,罗婵娟,赵辉,李庆红. 2018
[5]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陈洪梅,番兴明. 2001
[6]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杂交玉米育种技术. 番兴明,陈洪梅. 1999
[7]泰国杂交玉米育育种技术研究及生产. 番兴明,陈洪梅. 1999
[8]昆明市盘龙区杂交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孔玲,唐开云,王应学,杨景华. 2012
[9]基于云南玉米杂交种测试的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姚宗泽,杨艳,王世敏,刘艳芳. 2023
[10]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 金轻,赵红,林丽萍,杨忠慧,李宏生,刘琨,杨木军,李绍祥,丁明亮. 2020
[11]DTOPSIS法在亚麻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杜刚,刘其宁,赵振玲,吴学英. 2006
[12]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甘蔗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杨昆,吴才文,覃伟,赵培方,刘家勇,蔡青. 2015
[13]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亚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杜刚,刘其宁,吴学英. 2009
[14]DTOPSIS法对云蔗05型甘蔗品系的综合评价. 姚丽,陈学宽,赵培方,赵俊,吴才文,夏红明,杨昆,刘家勇. 2013
[15]云瑞05系列甘蔗品系的综合评价及亲系分析. 周清明,段惠芬,董立华,杨李和,安汝东,桃联安,朱建荣,经艳芬.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显色图像分析的玉米花丝花青甙显色强度分级研究
作者:姚宗泽;杨晓洪;刘艳芳
关键词:玉米;花丝花青甙;强度分级;图像特征;DUS测试;一元回归模型
-
低纬高原生态区域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筛选研究
作者:姚宗泽;杨艳;字珍兰;杨晓洪;刘艳芳;王世敏
关键词:DUS测试;玉米;标准品种;聚类分析
-
基于多光谱成像的颜色特征在水稻种子活力检测上的应用
作者:乔菊香;杨晓洪;姚宗泽;滕彩玲;赵秦;Hoàng Minh Tú;毛进;刘艳芳
关键词:水稻;种子活力;多光谱图像;颜色特征
-
大理州贡菜核桃林下栽培技术
作者:陈侃;张艳明;李国盛;李进斌;陈鑫;黄文科;毛文彬
关键词:
-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贡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作者:陈侃;李建芸;李进斌;郑宽瑜;黄文科;张艳明
关键词:贡菜;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贡菜生理性病害和药肥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作者:陈侃;郑宽瑜;李进斌;黄文科;张艳明;邵宏婷
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贡菜;生理性病害;药肥害;防治技术
-
云南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作者:孙燕;孙波;夏娥梅;刘关所;张璐萍;陈磊;陈升东;万红辉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粮食安全;问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