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洱海流域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磷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树芳 1 ; 许稳 2 ; 翟丽梅 3 ; 刘宏斌 3 ; 雷宝坤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洱海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磷沉降;干沉降;湿沉降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12 期

页码: 2901-29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P)干湿沉降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洱海流域典型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磷干沉降和湿沉降的时间分布特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蔬菜系统PM2.5浓度均值为41.6μg·m-3,显著(P<0.05)高于水旱轮作系统(34.9μg·m-3)。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总磷(TP)干沉降量分别为0.233 kg·hm-2和0.084 kg·hm-2,可溶性总磷(DTP)占90%以上,主要分布在冬季和春季(1—4月),且蔬菜系统显著(P<0.01)高于水旱轮作系统。蔬菜和水旱轮作系统TP湿沉降量分别为0.72 kg·hm-2和0.91 kg·hm-2,以DTP沉降为主。蔬菜和水旱轮作两种农田生态系统的TP沉降均以湿沉降为主,分别占75.6%和91.6%,其中夏季和秋季(6—11月)沉降量分别占年沉降总量的70.7%和76.4%。风速、干沉降中磷浓度、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是磷干沉降的关键影响因素,风速、大气温度、湿度和降雨量是磷湿沉降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见,作物种植模式和气象因素等影响了PM2.5、降雨量和磷沉降速率等,进而改变了不同农田系统磷干沉降和湿沉降量。

  • 相关文献

[1]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农田氮、磷流失特性研究. 汤秋香,任天志,雷宝坤,翟丽梅,胡万里,张继宗,林涛,刘宏斌. 2011

[2]不同施肥对洱海流域农田水稻根际厌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申云鑫,邹雪峰,包玲凤,周旭东,付斌,杨明英,施竹凤,裴卫华,倪明,陈齐斌,胡万里,杨佩文. 2022

[3]洱海流域污染排放总量分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刘蜀治,刘宏斌,李旭东,支国强,杨育华,胡万里,李德品. 2012

[4]基于大蒜‖蚕豆间作模式环境效益分析. 汤秋香,任天志,雷宝坤,翟丽梅,胡万里. 2013

[5]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汤秋香,翟丽梅,雷宝坤,刘宏斌,任天志,郑洁,刘培才. 2010

[6]洱海流域乡镇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净氮输入量的影响. 李影,刘宏斌,雷秋良,胡万里,王洪媛,翟丽梅,任天志,连慧姝. 2018

[7]大理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赵彪,孙治旭,胡万里,倪喜云,段艳涛,李丽槐,杨锡银. 2016

[8]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油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于冠楠,胡万里,赵峥,付斌,陈兴位,陈安强,闫辉,赵新梅. 2024

[9]云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分析. 万思琦,董晓波,伏成秀,董云峰,鄢文光,张晓娇,袁媛.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