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蔗近缘属斑茅组织培养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转娣 1 ; 刘家勇 1 ; 陆鑫 1 ; 张敏 1 ; 林秀琴 1 ; 赵培方 1 ; 吴才文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斑茅;组织培养;高频再生体系

期刊名称: 中国糖料

ISSN: 1007-2624

年卷期: 2012 年 02 期

页码: 9-10+14

摘要: 以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研究MS、SH、B5三种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2,4-D、NAA、6-BA)配比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斑茅细胞高频再生体系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斑茅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3.0 mg/L+6-BA 0.4 mg/L为最适,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以MS+2,4-D 3.0 mg/L为最适。在此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疏松,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目的是建立斑茅组织培养的高频再生体系,为斑茅材料的细胞悬浮培养、染色体加倍和细胞融合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相关文献

[1]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 王丽萍,蔡青,范源洪,陆鑫,Karen Aiken,马丽,刘新龙,夏红明. 2007

[2]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英文). 徐超华,陆鑫,马丽,刘新龙,刘洪博,苏火生,林秀琴,蔡青. 2015

[3]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rbcL基因序列变异和系统发育初步研究(英文). 张云武,龙火生,范源洪,姚永刚,蔡青,张亚平. 2002

[4]斑茅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 徐超华,陆鑫,马丽,刘新龙,刘洪博. 2014

[5]秋水仙素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姚丽,赵培方,赵俊,刘家勇,覃伟,吴才文. 2017

[6]斑茅割手密复合体(GXAS07-6-1)及其与甘蔗F_1的GISH分析. 罗霆,林秀琴,张保青,周珊,杨翠芳,雷敬超,高轶静,段维兴,张革民,李杨瑞. 2017

[7]基于表型与分子数据的斑茅核心种质构建. 毛钧,刘新龙,苏火生,陆鑫,林秀琴,蔡青,范源洪. 2016

[8]云南割手密与斑茅血缘F_1代优良材料抗砍晒种质特性初步研究. 桃联安,张家瑞. 1997

[9]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初析. 刘洋,刘新龙,苏火生,刘洪博,姚艳丽,苏俊波. 2013

[10]甘蔗属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近缘属斑茅(Sclerostachya)及河八王(Narenga)的染色体数目研究. 文建成,蔡青,范源洪,张明,陈辉. 2001

[11]不同无性系斑茅开花特性和花粉贮藏条件的研究. 杨昆,应雄美,管永江,马丽,吴才文. 2011

[12]植物离体诱变技术及其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IANG Shu,蒋姝,MENG Jin-gui,孟金贵,CUI Guang-fen. 2011

[13]我国彩色马蹄莲种苗和种球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吴丽芳,蒋亚莲,杨春梅. 2005

[14]菘蓝下胚轴组织培养研究. 陈薇,杜利云,寸守铣,赵丰萍. 2000

[15]火龙果杂交实生苗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Huang wen-jing,黄文静,Jin jun-jun,金俊军,Gao fan,高凡. 2012

[16]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屈云慧,陈卫民. 2005

[17]非洲菊叶外植体组培中影响褐化因素及机理初探. 夏小环,王静,尹梅,陈志伟,陈善娜. 2006

[18]中水大蒜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靳松,陈泽斌,夏体渊,李育川,余燕,任禛,李杨,张彩仙. 2015

[19]芒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陈华蕊,陈业渊,尼章光,解德宏,陈于福,王美存,俞艳春,龙亚芹. 2009

[20]继代培养中烟草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和染色体的变异. 王荔,邱崇力,李本逊,文国松.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