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成贵 1 ; 资月娥 1 ; 陈路华 1 ; 梅贵华 1 ; 郭肖艳 1 ; 许石昆 1 ; 桂媛 1 ; 马淑琴 1 ; 李贵勇 1 ;

作者机构: 1.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增密减氮;高原粳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117-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水稻生产正向减量增效方向转型。以陆育4号为材料,研究了增密减氮对高原粳稻产量及其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移栽密度可以获得增产,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减少10%氮肥用量、增加2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6.3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5.84%;减少20%氮肥用量、增加30%移栽密度的处理比对照增产4.07%,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8.63%。

  • 相关文献

[1]不同穗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分析. 王云华,徐峥嵘,刀勇,李应菊,闻高能,潘涛芬,李贵勇. 2016

[2]高原粳稻品种在云南籼稻种植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朱振华,袁平荣,刘慰华,邹茜,寇姝燕,黄望启,赵国珍,苏振喜,陈于敏,世荣. 2019

[3]不同叶龄期穗肥对籼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贵勇,何清兰,朱建宇,王秋英,叶进华,夏琼梅,龙瑞平,朱海平,邓安凤,杨从党. 2017

[4]云南多雨烟区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 余小芬,杨树明,邹炳礼,解燕,刘华林,刘加红,张瑞勤,吕亚琼,蔡永占,张素华,邱学礼. 2020

[5]云南省高原粳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蒋聪,段玉云,杨旭昆,吴志刚,邹茜. 2020

[6]高原粳稻抗倒性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丁明亮,高春琼,袁平荣,苏振喜. 2014

[7]高原粳稻抗倒性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英文). 丁明亮,浦秋红,高春琼,袁平荣,苏振喜. 2015

[8]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研究. 周家武,肖卿,王建军,廖新华,杨晓洪,赵国珍. 2001

[9]基于SSR标记的高原粳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于敏,世荣,刘吉新,陈远伟,陈玲,张其钢,郑晔,刘慰华,赵国珍. 2019

[10]高原粳稻经济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 赵国珍,刘吉新,廖新华,世荣,苏振喜,朱振华. 2008

[11]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反应初析. 余腾琼,梁斌,叶昌荣,徐福荣,汤翠凤,毛孝强,戴陆园. 2005

[12]灰色关联分析在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中的应用. 朱振华,蒋志农,世荣,赵国珍,苏振喜. 2006

[13]高原粳稻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陈于敏,单艳,世荣,苏振喜,邹茜,刘慰华,朱振华,寇姝燕,袁平荣. 2016

[14]云南高原粳稻抗白叶枯病新品系云资抗21号的选育. 徐福荣,汤翠凤,余腾琼,叶昌荣,戴陆园. 2005

[15]偏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云粳26号的选育及应用. 钟丽华,李农飞,苏振喜. 2015

[16]高原粳稻抗倒性与农艺性状及亲本抗倒性的关系. 丁明亮,苏振喜,邹茜,朱振华,袁平荣,陈于敏,刘慰华,陆树刚,戴陆园. 2012

[17]三套鉴别品种对云南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鉴定比较. 胡意良,Yu Tengqiong,余腾琼,汤翠凤,阿新祥,彭新禧,戴陆园. 2009

[18]高原粳稻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朱振华,蒋志农,世荣. 2007

[19]稻鱼共作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龙瑞平,杨兆春,穆家伟,鲁康兴,李维刚,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久,张君莉,王瑶,杨从党. 2022

[20]甘蔗新品种种植模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樊仙,张跃彬,石红军,郭家文,白志刚,李春燕.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