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白兴荣 1 ; 冉瑞法 1 ; 董占鹏 1 ; 董家红 2 ; 黄平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云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致病力;交互保护作用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0 年 23 卷 06 期

页码: 2098-2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30头蚕,调查记录各区蚕死亡头数,连续调查至供试蚕上蔟,累计死亡头数,计算各区蚕死亡率。参照吉田的方法计算其LC。结果表明,8种云南不同地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致死中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mNPV(Heqing)>(BmNPV(Xiangyun)>(BmNPV(Mengzi)>(BmNPV(Qiaojia)>(BmNPV(Luliang)>(BmNPV(Mojiang)>(BmNPV(Zhanyu)>(BmNPV(Baoshan)。毒力最强的是保山株,其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为5.75×104个/mL,次强是沾益株和墨江株同在一个数量级,陆良株、巧家株和蒙自株中等在同一个数量级,其次是祥云株,最弱为鹤庆株,LC50为8.81×109个/mL,其与最强的保山株(LC50为5.75×104个/mL)相差5个数量级。

  • 相关文献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T3株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测试. 唐芬芬,郑亚强,李从容,白兴荣,陈斌. 2017

[2]一种适用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方法. 唐芬芬,杨伟克,钟健,邵榆岚,李平平,刘增虎,白兴荣. 2013

[3]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唐芬芬,杨伟克,朱峰,邵榆岚,张永红,白兴荣. 2016

[4]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抵抗性的初步调查. 黄平,廖鹏飞,谢道燕,董占鹏,朱水芬,董家红,白兴荣. 2011

[5]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唐芬芬,杨伟克,邵榆岚,谢道燕,廖鹏飞,杨海,白兴荣. 2013

[6]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 唐芬芬,邵榆岚,钟健,张永红,黄平,董占鹏,廖鹏飞,白兴荣. 2014

[7]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杨伟克,张露斯,范永慧,刘增虎,唐芬芬. 2024

[8]养蚕环境泥土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技术研究. 唐芬芬,张永红,李俊,邵榆岚,钟健,杨大平,白兴荣. 2015

[9]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 钱建宁. 2002

[10]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范源洪,陈跃,杨清辉,张跃彬,陈学宽,吴才文. 2004

[11]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张仲凯,丁铭,方琦,彭潞波,张丽珍,赵永昌. 2002

[12]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2005

[13]云南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探讨. 李露,钱金良,刘振环. 2001

[14]云南反季马铃薯产业发展及育种对策. 杨万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2006

[15]云南高产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特性浅探. 袁平荣,杨从党,周能,孙有泉,贺庆瑞,朱德峰,应继锋,S.Peng,黄庆宇. 1999

[16]云南省第8套(2002—2003年)甘蔗品种区试总结与分析. 陈学宽,范源洪,刘家勇,杨洪昌,吴才文. 2004

[17]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8]云南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研究. 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1

[19]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云南茶业更上一层楼. 张俊. 2002

[20]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的地理分布. 李成云,TAKAHITO Noda,HIROKAZU Ochiai,KAZUO Ise,HISATOSHI Kaku.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