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高峰 1 ; 岳英 2 ; 申时才 2 ; 郭晋 2 ; 金桂梅 2 ; 张付斗 2 ; 张玉华 3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关键词: 薇甘菊;甘薯;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指数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911-9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薇甘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80 d,采用施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处理组对入侵地薇甘菊的株防治效果和鲜物质质量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处理组。化学防治处理组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随防治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其他物种重要值的变化则与之相反,其中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后第30天未见薇甘菊发生;综合防治处理组喷药后第180天群落薇甘菊的重要值分别为36.98、22.21和20.13,显著小于处理前、化学防治处理组和对照。化学防治处理组在施药后第30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H)除百草枯处理显著增加外,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但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差异不显著;而施药后第180天,3种除草剂处理组除Simpson指数(D)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药前无显著变化。综合防治处理组,除百草枯+甘薯处理喷药后180 d的Shannon-Wiener指数(H)显著小于喷药前外,其他处理的Simpson指数(D)、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J)与喷药前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入侵地,通过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和依靠迹地本地种群难以抵御薇甘菊的再入侵与危害,而采用先化学防治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降低薇甘菊再发生的重要值,且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入侵地有效控制薇甘菊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大蜡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杨爽,张学文,宋文菲,苗春辉,赵慧婷,姜玉锁. 2016

[2]云南"双高甘庶"病虫害综合防治. 黄应昆,李文凤. 2004

[3]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金桂梅,张玉华. 2013

[4]薇甘菊不同时期的营养繁殖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 李天林,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张玉华. 2012

[5]异质环境下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 2014

[6]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 张付斗,郭晋,徐高峰,申时才,岳英,木霖,张玉华. 2018

[7]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体单位存活能力和植株表型可塑性影响. 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李天林,张玉华. 2013

[8]薇甘菊化感自毒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张云,张玉华. 2009

[9]不同密度五种植物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申时才,张玉华. 2011

[10]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张云,张玉华. 2009

[11]薇甘菊不同生长方式下的繁殖特征比较. 张付斗,李天林,徐高峰,吴迪,张玉华. 2011

[12]云南省桑园内茶黄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杜伟,储一宁,李腾芳,陈松,姚丽萍,黄平. 2013

[13]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技术. 尚慧,杨佩文,董丽英,刘树芳,俞华根,李家瑞. 2009

[14]烟草接种赤星病后细胞病变及化学防治时期研究. 陈惠明,张仲凯,方琦,刘敬业. 1998

[15]西伯利亚龟象生活史及田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孟焕文,东保柱,王莉花,周洪友,张笑宇. 2014

[16]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 罗志明,尹炯,邓军,李俊. 2021

[17]生物多样性控制魔芋及玉米病害试验. 温三明,潘开华,庄齐源,徐状武. 2010

[18]云南哀牢山、无量山蝴蝶多样性观测进展. 郭志祥,王群,李进斌,浦恩堂,吴文伟,王凯博,马方舟,何成兴. 2018

[19]滇西北玉龙雪山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杨少华,薛润光,陈翠,郭承刚,徐中志. 2008

[20]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农业植物的传统利用研究. 杨雅云,张斐斐,张恩来,董超,阿新祥,汤翠凤,徐福荣,戴陆园.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