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发生为害调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文凤 1 ; 李婕 1 ; 普家荣 2 ; 王晓燕 1 ; 单红丽 1 ; 张荣跃 1 ; 普金安 2 ; 李银煳 1 ; 黄应昆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新平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关键词: 低纬高原;甘蔗;真菌病害;发生为害;调查分析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22 年 12 卷 006 期

页码: 24-32,59

摘要: 为了明确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对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发生分布和品种抗性进行调查鉴定,在成熟期称量和测定甘蔗产量、糖分及损失率.结果表明,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有梢腐病、褐条病、锈病3种,梢腐病菌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usarium proliferatum,褐条病菌为Bipolaris setariae,锈病菌为Puccinia kuehnii和Puccinia melanocephala;'桂糖11-1076'、'闽糖12-1404'、'福农09-2201'、'福农09-71111'、'桂糖06-1492'、'桂糖08-1180'、'云蔗11-1074'、'桂糖06-2081'、'桂糖08-1589'、'粤甘48号'、'柳城09-15'、'云蔗05-51'、'云蔗11-1204'、'福农07-3206'等新品种高度抗病.梢腐病、褐条病和锈病实测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8.43%、25.6%、24.9%,甘蔗糖分平均降低3.54%、2.82%、3.11%.本研究明确了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为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系统构建. 王晓燕,徐宏,李有荣,赵曌,李婕,孙石凤,王雪梅,单红丽,张荣跃,黄应昆. 2024

[2]云南蔗区黄脊竹蝗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仓晓燕,李文凤,尹炯,单红丽,王长秘,王晓燕,李婕,张荣跃,黄应昆. 2020

[3]低纬高原地区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要点. 赵银月,张亮,崔兴洪,刘和湖,黄国贤,韩玉芝,王铁军. 2023

[4]低纬高原梯田两系杂交稻制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涂建,陈忆昆,董阳均,刘晓利,黄平,辜琼瑶,李华慧,卢义宣,杨久,张云,张笑,罗君尧,奎丽梅. 2018

[5]低纬高原大樱桃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木永青,和加卫,郭淼,杨正松,吴永斌,杨洪涛,王朝文. 2023

[6]黑木耳‘高原云耳3号’的选育报告. 姚春馨,田果廷,王晖,姚远,孙跃明. 2022

[7]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下冬季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 刘其宁,杜刚,吴学英. 2012

[8]低纬高原甘蔗螟虫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黄应昆,张荣跃,尹炯,王晓燕,单红丽,李婕,李文凤,罗志明,仓晓燕. 2019

[9]低纬高原甘蔗主要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技术. 王晓燕,仓晓燕,张荣跃,单红丽,范源洪,徐宏,黄丕忠,李泽娟,段婷颖,康宁,李文凤,黄应昆. 2020

[10]国外低纬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对云南的启示研究. 罗雁,杨妍,陈蕊,武卫,钱敏,陈良正,李学林. 2013

[11]甘蔗螟虫为害损失研究. 李文凤,尹炯,黄应昆,王晓燕,罗志明,张荣跃,单红丽. 2016

[12]甘蔗绵蚜为害损失研究. 李文凤,张荣跃,黄应昆,尹炯,单红丽,王晓燕,罗志明,仓晓燕. 2017

[13]广西宜州蔗区灾害性病虫调查与产量糖分损失测定. 梁宏卫,卢海发,韦炳春,石浩丁,韦海勇,刘振华,王晓燕,李银煳,单红丽,黄应昆. 2023

[14]云南高原夏秋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种植模式调查. 张丽琴,罗红,钟利,兰梅,徐卫红,张国良,雷加和,李青云,王跃云. 2015

[15]大理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赵彪,孙治旭,胡万里,倪喜云,段艳涛,李丽槐,杨锡银. 2016

[16]昆明菜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探. 杨家鸾,杨明英,严位中,孙道旺,李萍. 2002

[17]甘蔗新品种种植模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樊仙,张跃彬,石红军,郭家文,白志刚,李春燕. 2016

[18]原位杂交在甘蔗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应雄美,蔡青,范源洪,马丽,刘新龙,毛均. 2007

[19]甘蔗SSR和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刘新龙,毛钧,陆鑫,马丽,Karen Sarah AITKEN,Phillip Andrew JACKSON,蔡青,范源洪. 2010

[20]转甘蔗抗虫基因CpTI的RT-PCR检测. 刘洪博,姚丽,苏火生,刘新龙,应雄美,蔡青,吴才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