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蔗新品种种植模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仙 1 ; 张跃彬 1 ; 石红军 2 ; 郭家文 1 ; 白志刚 2 ; 李春燕 2 ;

作者机构: 1.云南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2.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研究所

关键词: 甘蔗;种植行距;下种量;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机化学报

ISSN: 2095-5553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271-2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对我国近年育成和主推的甘蔗新品种福农38号、福农39号,应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行距和下种量对两个甘蔗品种的产量影响。试验表明,种植行距对产量影响显著,在行距58~100cm范围内,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而降低,行距为100cm时产量最低,当行距大于100cm小于142cm时,产量又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增加;下种量对福农38号影响不显著,对福农39号产量影响显著;种植行距和下种密度对产量的交互作用因甘蔗品种不同而异,福农38号的种植行距与下种量呈现负交互效应,福农39号的种植行距与下种量呈现正交互效应。

  • 相关文献

[1]粤糖甘蔗新品种高产种植模式研究. 樊仙,张跃彬,郭家文,石红军,李春燕,白志刚. 2015

[2]种植行距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曾丽萍. 2023

[3]氮磷钾在甘蔗体内的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郭家文,张跃彬,崔雄维,刘少春,刀静梅,樊仙. 2012

[4]重金属铜在甘蔗体内的吸收及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郭家文,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 2010

[5]不同施氮水平对云蔗03-19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樊仙,刀静梅,时利明,刘少春,高欣欣,张跃彬. 2013

[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高糖甘蔗‘云蔗05-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俞华先,经艳芬,安汝东,郎荣斌,边芯,周清明,田春艳,孙有芳,桃联安. 2018

[7]甘蔗引进品种与云割F_3亲本遗传力与配合力分析. 郎荣斌,边芯,孙有芳,董立华,桃联安,安汝东,周清明,俞华先,杨李和,经艳芬. 2018

[8]甘蔗间作种植方式研究进展. 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郭家文. 2009

[9]螯合态牌甘蔗专用肥田间肥效试验. 黄应昆,李文凤. 2004

[10]不同生态蔗区气候土壤差异对甘蔗生产的影响. 刀静梅,毛钧,李如丹,杨绍林,邓军,樊仙,张跃彬. 2022

[11]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甘蔗实生苗产量性状的影响. 朱建荣,赵丽萍,姚丽,覃伟,赵勇,刘家勇,杨昆,昝蓬刚,夏红民,吴才文. 2016

[12]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评价. 刘新龙,马丽,毛钧,林秀琴,刘洪博,陆鑫,范源洪. 2015

[13]甘蔗温水脱毒健康种苗田间栽培产量比较. 薛晶,黄应昆,张会华,罗志明,何文志. 2011

[14]不同收获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 2016

[15]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邓军,刀静梅,樊仙,陈建国,李如丹,高欣欣,彭秋连,李复琴,沈石妍,张跃彬. 2017

[16]国内甘蔗品种资源的产量与糖分评价. 马丽,徐超华,刘洪博,刘新龙,陆鑫,林秀琴,蔡青. 2015

[17]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樊仙,郭家文,邓军,张跃彬,高欣欣,杨绍林,李如丹. 2018

[18]50份国外甘蔗杂交种质的产量评价. 马丽,苏火生,刘新龙,陆鑫,林秀琴,刘洪博,徐超华,毛钧,蔡青. 2014

[19]不同供氮水平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刀静梅,郭家文,崔雄维,樊仙,刘少春,张跃彬. 2011

[20]不同种植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