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丽萍 1 ; 丁明亮 2 ; 李明菊 3 ; 胡欣 1 ; 黄格 2 ; 崔永祯 2 ; 赵红 2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田麦;地麦;育成品种;产量结构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0 年 020 期
页码: 6891-69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2005-2018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7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2005-2018年,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生育期及株高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地麦产量与产量三要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增长幅度分别为22.83%、10.25%、31.89%和12.04%,地麦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r=0.831*),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8**),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r=0.125),表明云南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有效穗、穗粒数的提升.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最高分蘖数及生育期呈现上升趋势,而千粒重、成穗率与株高呈下降趋势.田麦产量与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增长幅度依次为19.14%、21.42%、14.72%和-15.76%,田麦产量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r=0.778*),但与有效穗的相关性却不显著(r=0.597),与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r=-0.209),说明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穗粒数的提升.因此,建议云南地麦的增产途径主要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并着重挖掘有效穗潜力;而田麦的增产途径则是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有效穗并着重挖掘穗粒数潜力.
- 相关文献
[1]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苏振喜,袁平荣,赵国珍,蒋聪,世荣,廖新华,朱振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农业科研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作者:黄格;浦秋红;单丹丹;罗泗川;王琳;崔永祯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警示教育;危化品管控
-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云麦77和云麦80的萌发特征和抗旱性评价
作者:程加省;乔祥梅;王志伟;王志龙;刘列;黄廷芝;黄格;于亚雄
关键词:小麦;PEG-6000;萌发;抗旱性
-
小麦DH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云南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杨忠慧;杨木军;李绍祥;丁明亮;刘琨;顾坚;李宏生
关键词: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双单倍体;单倍体育种;云南
-
云南省小麦产业现状、问题与思考
作者:丁明亮;王梅;刘琨;杨忠慧;李宏生;涂云超;李绍祥;杨木军;沈锡琼
关键词:云南;小麦产业;现状;思考
-
云南省小麦育种策略与思考
作者:丁明亮;刘琨;杨忠慧;崔永祯;李宏生;尹健;杨木军;李绍祥
关键词:云南;小麦;育种;策略
-
变灰青霉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康瑞萍;艾菲热·阿布都艾尼;周慧英;索菲娅;丁明亮
关键词:变灰青霉;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系统发育
-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作者:丁明亮;刘佳;李绍祥;杨忠慧;白应文;张艳军;李宏生;熊世安;杨木军;刘琨
关键词:‘云麦110’;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种植密度;茎蘖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