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白背飞虱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雪晴 1 ; 沈慧梅 1 ; 尹艳琼 1 ; 李向永 1 ; 吕建平 2 ; 谌爱东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2.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关键词: 白背飞虱;发生特点;种群消长;云南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4 年 51 卷 02 期

页码: 202-2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云南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为全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2011年,我们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灯监测方法对云南主要稻区的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白背飞虱的发生和田间种群消长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云南稻区白背飞虱的总体越冬虫量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N23°55′164″以南,海拔高度为1 369 m以下有水源的稻桩、再生稻和落粒苗上,其中滇南和滇东南越冬虫量高于滇西和滇西南;灯下虫源始见期从3月初到5月下旬,滇西和滇西南最早在3月初,滇东北最晚在5月中下旬,全省有从滇西、滇西南向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逐渐延后的趋势;灯下诱集虫量表现为西南部低于东南部,全省迁入峰次数和灯下总虫量的高峰期集中在5月、6月和7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1次回迁高峰期;滇西南和滇南田间种群活动高峰在4月下旬至6月,滇东南和滇东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滇东北的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结论】云南省白背飞虱主害代在5月、6月和7月,重点发生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稻区。

  • 相关文献

[1]云南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尹艳琼,赵雪晴,谌爱东,李向永,沈慧梅,吕建平. 2013

[2]云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研究. 韩伟君,吕建平,谌爱东,王德海,刘英,朱学松,李玉美,周文文. 2021

[3]云南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翟保平,谌爱东. 2017

[4]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 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谌爱东. 2017

[5]云南稻区白背飞虱越冬种群发生及其与田间种群的相关性. 赵雪晴,吴俨,尹艳琼,李向永,谌爱东,吕建平,翟保平. 2018

[6]大突肩瓢虫生物学及田间种群消长研究. 李文凤,黄应昆,罗志明. 2001

[7]印度小裂绵蚜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及其种群消长. 赵雪晴,李向永,谌爱东,李迅东,龚声信,杨毅娟,石安宪. 2014

[8]云南江城和西畴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分析. 沈慧梅,赵雪晴,尹艳琼,谌爱东,吕建平,翟保平. 2011

[9]云南夏大豆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ZHAO Yin-yue,赵银月,WANG Tie-jun,王铁军,GENG Zhi-de,耿智德,ZHANG Lian-zhi. 2012

[10]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研究初报. 张红梅,仇明华,陈福寿,王燕,杨艳鲜,陶耀明,陈宗麒. 2012

[11]2019年文山州春夏季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黄新动,胡文兰,赵云柱,农彬,李晋海,黄奎,谌爱东. 2019

[12]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 钱建宁. 2002

[13]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范源洪,陈跃,杨清辉,张跃彬,陈学宽,吴才文. 2004

[14]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张仲凯,丁铭,方琦,彭潞波,张丽珍,赵永昌. 2002

[15]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2005

[16]云南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探讨. 李露,钱金良,刘振环. 2001

[17]云南反季马铃薯产业发展及育种对策. 杨万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2006

[18]云南高产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特性浅探. 袁平荣,杨从党,周能,孙有泉,贺庆瑞,朱德峰,应继锋,S.Peng,黄庆宇. 1999

[19]云南省第8套(2002—2003年)甘蔗品种区试总结与分析. 陈学宽,范源洪,刘家勇,杨洪昌,吴才文. 2004

[20]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